
鼷鼠與鼲鼠。 清 黃景仁 《井陉行》:“ 井陘 之險爾可談笑入,一婦人手繫爾同鼷鼲。”
“鼷鼲”是一個由兩種鼠類名稱組成的合成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2. 語境應用
擴展說明
因“鼷鼲”屬生僻詞,建議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理解其引申義。如需更詳細的動物學分類信息,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古代辭書。
《鼷鼲》是一個現代漢語詞彙,原義是指一種小型齧齒動物,也稱為鼩鼱,屬于鼠科。引申義上,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模樣丑陋或憨态可掬。
《鼷鼲》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為女字旁,表示與女性相關,而“⻌”為辵字旁,表示與行動或移動相關。
《鼷鼲》的總筆畫數為13筆。
《鼷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爾雅·釋诂》和《漢語大詞典》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因為對于當時人們來說,鼩鼱的形象可能被用來比喻其他丑陋或可笑的事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進入日常口語中。
《鼷鼲》的繁體字形為「鼷鼲」,在繁體字系統中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組字結構和意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對于《鼷鼲》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錄。不過根據字形和發音的推測,可能有類似于「鼷寸」、「翖鼲」等形式的寫法。
1. 他長得像個《鼷鼲》,真是件好玩的事情。
2. 那隻動物又小又胖,看起來就像一隻《鼷鼲》。
1. 鼷鼲茅屋
2. 鼷鼲般的姿态
1. 丑陋
2. 可笑
3. 憨态可掬
1. 英俊
2. 美好
3. 迷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