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劘切的意思、劘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劘切的解釋

(1).切蹉。 唐 劉禹錫 《送周魯儒赴舉》詩序:“居五六日,復袖來,益引古事以相劘切。”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效古君子交友之義,務為箴規劘切。” 清 戴名世 《李潮進稿序》:“ 陳君 曾起 , 秦君 龍光 ,兩人皆 毘陵 之秀也, 李君 相與往復劘切。”

(2).直谏;切責。 宋 劉攽 《殿中侍禦史豐稷可右司谏制》:“為其得劘切人主,紀綱國體也。” 宋 曾鞏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方微時,已數劘切上官,無顧避。”《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八年》:“翰林侍讀學士 葉清臣 在 永興 ,條對甲寅詔書所問,其言多劘切權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劘切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劘(mó)

    本義指磨砺、切削。《說文解字》釋為“磨也”,引申為切磋、規勸。如《漢書·賈山傳》顔師古注:“劘謂剀切之也”,強調直言規谏。

  2. 切(qiē)

    原指用刀分割,後衍生出貼近、懇切之意,如“切膚”“切直”。

二、合成詞釋義

“劘切”為同義複合詞,核心含義為:

直言規勸,懇切切磋。

古籍中多形容以懇切直言勸誡他人,或指學問上的嚴謹探讨。例如:

三、比喻延伸

由“磨砺”本義引申出精神或行為上的砥砺,如“劘切德行”指修養品德的自我錘煉。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釋“劘”
  2. 《漢書·賈山傳》顔師古注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義用例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查閱權威辭書電子版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劘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切磋探讨
    指在學術、思想或技藝上互相研讨、深入交流。例如唐代劉禹錫在《送周魯儒赴舉》詩序中提到友人“引古事以相劘切”,即通過引用典故進行學問切磋。明代方孝孺也以此詞形容朋友間規勸探讨的交往方式。

  2. 直言勸谏
    表示對君主或上位者的直率批評與谏言。如宋代劉攽在任命官員時強調“劘切人主”的重要性,體現其規勸君主、整肅綱紀的作用。


二、用法特點


三、例證補充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包茅扁鋼避雷線冰山昌阜讒诟沖凝創刊觸處楚幕叢瑣錯重谔谔瘋狗撫躬服翼蓋愆亘天過節兒讧阻佳釀椒花舫架秧子髻梁殼菜空場練甲遼越俚婦裡裡拉拉麟脯邏娑妙當冥阨木漸拿鬥饢糟偏佞平緑搶跪乾掙樵唱憩流輕徭薄賦勤倦懃惓三禅矢刃淑範酸梅窣飒題牓薙度推知王位溫乎烏黑無旁蝦蟇陵西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