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虛謹慎。《新唐書·董晉傳》:“ 晉 謙願儉簡,事多循仍,故軍粗安。”
“謙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謙願”由“謙”和“願”組成,讀作qiān yuàn,表示謙虛而自願的态度。其中:
核心内涵
強調在人際交往中既保持謙遜,又主動配合他人需求。例如,在他人請求或安排下,以尊重的心态自願接受任務或建議(常見于工作、學習場景)。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董晉傳》,描述董晉“謙願儉簡,事多循仍”,體現其謙虛謹慎、行事簡樸的性格。
需區分“謙願”與“謙虛”的差異:前者更強調“自願”的主動性,後者僅指态度謙和。例如接受任務時說“我謙願效勞”,既體現謙虛又表明積極意願。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謙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謙虛地表達願望或請求。它包含了尊重和謙虛的含義,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以及自己的謙遜。
《謙願》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言字旁和心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4畫。
《謙願》這個詞的來源暫無确切的考證,但在古代典籍和文獻中可以找到相關使用記錄。
《謙願》的繁體寫法為「謙願」。
在古代,「謙」字的寫法為「謚」,表示虛心謙遜;「願」字的寫法為「願」,表示願望。
1. 他謙願與他人共同完成這個項目。
2. 在采訪中,他謙願聽取别人的意見。
3. 希望所有人都能以謙願的姿态處理問題。
- 謙遜
- 願望
- 申請
- 求助
- 希冀
- 謙虛
- 虛心
- 懇切
- 懇求
- 敬請
- 驕傲
- 自負
- 不願
- 傲慢
- 不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