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摘。 唐 劉禹錫 《崔元受少府自貶所還遺山姜花以詩答之》:“世人愛芳辛,搴擷忘幽遐。” 唐 無可 《蘭》詩:“ 靈均 曾搴擷,紉佩掛荷裳。”
“搴撷”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采摘”的動作,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詞義與結構
讀音與字形
用法與引申
典籍例證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歌賞析。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相關文學工具書或權威詞典。
《搴撷》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采摘、摘取。它通常指的是采摘花草或水果等,也可以用來比喻采集、選取其他事物。
《搴撷》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疋。它的總筆畫數是30畫。
《搴撷》的來源是古代文獻和文言文,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它的繁體字形式為「搴擷」。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往往比現代繁體字更為繁瑣,有時也有些變體。根據古籍記載,古代寫《搴撷》的常用形式為:
「撷」的古體寫法為「糸攸聿糸」,表現了拆分部首手和疋的演變過程。
1. 秋天來臨,她喜歡到山上搴撷野花。
2. 這本詩集搴撷了不少古人的詩句,很有學術價值。
3. 在這個繁忙的城市,大家都需要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樂趣來搴撷一些美好。
- 組詞:摘搴、搴花、搴魚、搴書、搴竹。
- 近義詞:采摘、摘取、摘下。
- 反義詞:種植、栽培、種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