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包車的意思、黃包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包車的解釋

[rickshaw] 〈方〉∶人拉車

詳細解釋

舊時一種用人拉的雙輪車。車身前有兩根長柄,柄端有橫木相連。主要用來載人。 魯迅 《三閑集·路》:“問問黃包車夫,車夫說并未派遣。” 巴金 《滅亡》第九章:“走出 李冷家 ,衆人都雇了黃包車坐上走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包車是中國近代城市交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載人工具,又稱"人力車"或"東洋車"。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黃包車指"由人拉的雙輪載人車,車廂前有兩根長柄,車身上部裝有可折疊的防雨篷"。其名稱源于早期車體多漆黃色桐油的工藝特征,《辭海》記載該交通工具最早于1873年由法國商人米拉引入上海租界,故上海方言中又稱"黃包車"。

從結構演變來看,黃包車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初期木質車輪包鐵皮(1870-1890年代)、中期充氣橡膠輪胎(1900年代)、後期加裝彈簧減震系統(1920年代)。據《中國近代交通史》統計,1920年代上海租界注冊黃包車達9.8萬輛,日均載客量超過50萬人次。這種交通工具的盛行催生了規模龐大的車夫群體,據《老北京的人力車夫》研究顯示,1930年代北平車夫日均工作時長超過14小時,收入僅能維持基本溫飽。

作為特定曆史階段的産物,黃包車在1949年後逐漸被三輪車和機動交通工具取代。現存實物多見于博物館陳列,如上海曆史博物館藏有1912年英國領事館定制黃包車,其柚木車架與銅制鈴铛保存完好,印證了民國時期城市交通的典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黃包車是一種人力驅動的雙輪客運工具,其名稱和起源有以下關鍵信息:

一、基本定義

黃包車是方言中對人力車的稱呼,指由人拖拉的雙輪車輛,主要用于載客。車身前有長柄,車夫通過手持橫木拉動車輛。

二、名稱由來

  1. 顔色規定:191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要求營運車輛統一塗為黃色,以區分私人車輛,“東洋車”因此改稱“黃包車”。
  2. 本土化演變:另有說法稱,車夫為招攬生意将車身漆成黃色,逐漸形成“黃包車”的俗稱。
  3. 諧音說法:早期“黃”字象征富貴,部分觀點認為名稱源于“貴人乘車”的諧音,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

三、曆史起源與發展

四、其他别稱

在不同地區或時期,黃包車也被稱為“人力車”“洋車”。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上海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暧然安福國會白部闆房材良蒼黑慘黃曹丕牀上安牀帝姻棐德紛猋膏疇高卲跟屁精過節骨自哈啰寒戰赫赫赤赤橫擢合樽紅踯躅懷慚觳力斛律忽焉徑遂罽茵朘衄可慮莅蔔臨淵羨魚螺果蠻絃木鶴暮月尼珠農穰女子子偏心輪平敞貧儉其程掃堂腿山蚓沈腰潘鬓身意守形私肥堂生鐵匠通簡徒河讬附宛爾物貢鄉隅謝候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