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典常。《三國志·蜀志·劉理傳》:“策曰:‘小子 理 ,朕統承 漢 序,祗順天命,遵脩典秩,建爾於東,為 漢 藩輔。’”
典秩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典章制度與等級秩序,強調社會或官制中規範化的等級體系與禮儀制度。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次解析:
典章與品秩
“典”指重要的文獻、法則(如《尚書》中的典谟),“秩”本義為官吏俸祿或官職品級,引申為等級次序。“典秩”合稱,指規範社會等級、官職高下的制度體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2卷,第231頁;《辭源》(修訂本)第1冊,第765頁。
禮儀與官制秩序
特指古代官制中的禮儀規範和職位等級,如《後漢書·百官志》載:“掌典秩禮儀,以序尊卑。”強調通過制度維護尊卑秩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85頁;《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第412頁。
二者結合後,自漢代起用于描述制度化的等級體系,屬正式書面用語。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2、508頁;王力《古代漢語》通論(中華書局)第17章。
“修典秩,正儀法。”——指修訂官制等級與禮儀規範。
“典秩清峻,非勳戚不授。”——形容官職品級高且制度嚴明。
來源:二十四史點校本(中華書局)對應卷次;《中國制度史》(呂思勉著)第8章。
該詞屬曆史語彙,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研究古代制度、文化的學術著作中。如需表達類似概念,可用“典章制度”“等級體系”等替代。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296頁“典章”詞條;《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85頁。
“典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典常與規範
根據、、等權威來源,“典秩”的核心含義為“典常”,即常規、常法,指代遵循傳統制度或規範。例如《三國志·蜀志·劉理傳》中“遵脩典秩”即強調遵守漢代的典章制度。
官職與秩序
部分解釋(如)将其視為成語,引申為“官職高卑有序,權力職責分明”。其中“典”象征權威與規範,“秩”指官職等級,合指社會或官僚體系中的層級秩序。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如《三國志》中強調遵循漢制,現代則較少使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志》原文(、)。
閉門掃軌材能財聘察察而明朝慶稱制仇繇黨譽雕舄斷限鄂然房下肺俞奉别馮郎風掃風喻管城君館饩關言何乃鬟花胡咧咧渾渾泡泡牋翰赍賜激憤近鄙今月古月駿傑開口銷量實柳拐子陋身鸾司民辦公助靺羯芽逆來順受批租珀末繞繞冗細上烈神旌史前使心作幸水仙輸心斯養洿慢柙牀限牒相顧失色閑聒七獻身獻議鮮衣怒馬謝塵緣歇涼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