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nding]∶彎曲纏繞的樣子
(2) [entangled]∶糾纏的樣子
(1).糾纏貌。《後漢書·仲長統傳》:“古來繞繞,委曲如瑣。” 南朝 齊 謝朓 《思歸賦》:“夜索綯而繞繞,旦乘屋而芃芃。” 宋 梅堯臣 《水苔》詩:“繞繞水仙髮,茸茸蛟客髯。”
(2).回環旋轉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綵霞繞繞,卿雲縵縵。” 唐 羅邺 《夏日題遠公北閣》詩:“人煙紛繞繞,諸樹共蒼蒼。”《西遊記》第十一回:“那鬼使領命,即将 劉全 夫妻二人還魂。帶定出了陰司,那陰風繞繞,徑到了 長安 大國。”
“繞繞”是一個漢語詞彙,根據不同的語境和用法,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指在回答問題或處理事情時回避核心、不直截了當,帶有迂回或敷衍的意味。例如:
具體含義:
“繞繞”作為疊詞,源于動詞“繞”的重複使用,原義為“圍繞、環繞”(如“繞樹三匝”),後引申出抽象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物理形态還是語言行為。
繞繞是一個動詞,含義為環繞、纏繞、繞動等。它表達了圍繞某物周圍或沿某條路徑移動的動作或狀态。
繞的拆分部首是纟(纖維)和辶(走),筆畫數為11畫。
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一個古代的漢字。在繁體字中,繞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繞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纟,下面則是辶,表達了繩子纏繞在行走動作周圍的意象。
1. 風吹草動,一隻小鳥圍繞着樹枝繞繞。
2. 他繞了一圈回到起點。
繞心(心神徘徊)
繞行(迂回行駛)
纏繞(圍繞纏繞)
環繞(環繞)
環抱(環繞)
圍繞(圍繞)
直線(直接)
直行(直接前進)
不繞(不圍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