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師的代稱。旌,旗。《後漢書·光武帝紀贊》:“虔劉 庸 代 ,紛紜 梁 趙 。 三河 未澄,四關重擾。神旌乃顧,遞行天讨。” 李賢 注:“稱神者,猶言神兵神筭也。”
“神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該詞由“神”與“旌”組成。
曆史文獻中的釋義
在《後漢書·光武帝紀贊》中,“神旌乃顧”一句被解釋為“王師的代稱”,即帝王軍隊的象征性稱謂。李賢注稱“神”在此指“神兵神算”,強調其戰略與威望()。
引申與比喻義
現代用法中,“神旌”可比喻具有崇高地位或權威的人、組織或事物,例如形容領導核心或精神指引()。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古代軍隊的威嚴,或借喻現代權威機構的象征意義。
“神旌”既指代古代王師的神聖旗幟,也延伸為權威與精神的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神旌》(shén jīng)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神”和“旌”。
“神”的部首是“示”,總筆畫數為10;而“旌”的部首是“方”,總筆畫數為6。
《神旌》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一種說法是它出自《詩經》中的《韓奕》,用以形容充滿靈性的旌旗。另一種說法是它出自《典藏》中的《神旌篇》,描述了神秘的宗教儀式物品。無論來源如何,都強調了這個詞的神聖和崇高含義。
《神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神旌」,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對于《神旌》這個詞,古時的寫法是「神⻊」,其中的「⻊」表示的是旌旗的形狀。
1. 他手持神旌,帶領群衆祈福祈禱。
2. 在這座廟裡,供奉着一面華麗的神旌。
3. 在那次儀式上,神旌高高飄揚,彰顯了崇高的信仰。
- 神聖、神秘、神靈、神明、神廟、神話、神奇
- 旗幟、旌旗、旌旗翩翩、儀仗、旌表
- 平凡、普通、庸俗、世俗、無神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