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典常。《三国志·蜀志·刘理传》:“策曰:‘小子 理 ,朕统承 汉 序,祗顺天命,遵脩典秩,建尔於东,为 汉 藩辅。’”
典秩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典章制度与等级秩序,强调社会或官制中规范化的等级体系与礼仪制度。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次解析:
典章与品秩
“典”指重要的文献、法则(如《尚书》中的典谟),“秩”本义为官吏俸禄或官职品级,引申为等级次序。“典秩”合称,指规范社会等级、官职高下的制度体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2卷,第231页;《辞源》(修订本)第1册,第765页。
礼仪与官制秩序
特指古代官制中的礼仪规范和职位等级,如《后汉书·百官志》载:“掌典秩礼仪,以序尊卑。”强调通过制度维护尊卑秩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85页;《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第412页。
二者结合后,自汉代起用于描述制度化的等级体系,属正式书面用语。
来源:《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2、508页;王力《古代汉语》通论(中华书局)第17章。
“修典秩,正仪法。”——指修订官制等级与礼仪规范。
“典秩清峻,非勋戚不授。”——形容官职品级高且制度严明。
来源:二十四史点校本(中华书局)对应卷次;《中国制度史》(吕思勉著)第8章。
该词属历史语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研究古代制度、文化的学术著作中。如需表达类似概念,可用“典章制度”“等级体系”等替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96页“典章”词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85页。
“典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典常与规范
根据、、等权威来源,“典秩”的核心含义为“典常”,即常规、常法,指代遵循传统制度或规范。例如《三国志·蜀志·刘理传》中“遵脩典秩”即强调遵守汉代的典章制度。
官职与秩序
部分解释(如)将其视为成语,引申为“官职高卑有序,权力职责分明”。其中“典”象征权威与规范,“秩”指官职等级,合指社会或官僚体系中的层级秩序。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历史文献,如《三国志》中强调遵循汉制,现代则较少使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三国志》原文(、)。
柏子迸跳髲鬄不圆沧浪天蝉鸟超尘拔俗充溢出以公心耽好殚空颠疾电麻醉吊场调泛顶佛贰纪風車伏突腐窳干流还粮和事草黄尘交付经构精疲力竭居安虑危菊老荷枯钧调空天拦告浪迹天下劳动法敛去辘轳体绿豆糕木星上行蟠虬判折朋伴平健三室杀越深根固柢诗社施食束牛腰蒐拔随声吠影琐尾汰弃谈霏玉屑挑三检四鬀发工误本缃绮纤网宵迷霞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