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國際的意思、第二國際的詳細解釋
第二國際的解釋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of 1988-1914] 各國社會民主黨和社會主義工人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成立,初期受恩格斯影響,執行馬克思主義,後期修正主義占據統治地位。1914年第一次************爆發後瓦解
詳細解釋
社會民主黨和社會主義工人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國際解散後,隨着工人運動的興起,來自歐美二十二個國家的三百多名國際社會主義者于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代表大會,宣告第二國際的成立。初期在恩格斯的領導和影響下,基本執行了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恩格斯去世後,逐漸分裂為左、中、右三派。因右派和中派占據領導地位,第二國際日趨堕落。第一次************爆發後,第二國際的大多數社會民主黨支持帝國主義戰争,第二國際從此不再是無産階級的組織,最後陷于破産。
詞語分解
- 第二的解釋 詳細解釋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 國際的解釋 在各國及其公民之間或中間;關于各國的交往;由兩個或更多國家參加;兩個或更多國家共有或影響兩個或更多國家國際交往國際地位國際關系國際法國際音标國際标準國際博覽會詳細解釋.國與國之間;世界各國之間。如: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第二國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第二國際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織,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1.定義與成立背景
第二國際全稱“社會主義國際”,成立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100周年紀念日),由來自22個國家的393名社會主義者和工人團體代表參會。其成立背景是歐美工人運動複興,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呼籲加強國際聯合,繼承并擴展第一國際的理念。
2.組織特點
- 松散聯盟性質:初期未設常設機構,直到1900年才成立國際社會黨執行局(總部布魯塞爾),決策依賴定期代表大會。
- 成員構成:包括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工人黨等主要政黨,後期成員擴展到全球多個國家。
3.主要活動與貢獻
- 推動勞工權益:通過《五一節案》确立國際勞動節,倡導八小時工作制;設立國際婦女節(3月8日),關注女性勞動者權益。
- 反戰與和平運動:多次通過反軍國主義決議,如1912年《巴塞爾宣言》呼籲工人反對帝國主義戰争。
- 理論鬥争:前期在恩格斯指導下反對無政府主義,強調議會鬥争與合法途徑争取權益。
4.内部鬥争與結局
- 派别分化:分為左派(馬克思主義)、中派(調和主義)、右派(改良主義)。恩格斯逝世(1895年)後,右派逐漸主導,轉向修正主義。
- 一戰爆發後的瓦解:1914年多數成員黨支持本國參戰,違背國際主義原則,導緻組織名存實亡。
5.曆史評價
第二國際在工人權益制度化、馬克思主義傳播上有積極作用,但後期蛻變為改良主義工具。其遺産被第三國際(共産國際)批判性繼承,部分成員重組為“伯爾尼國際”。
如需更詳細的時間線或與其他國際組織對比,可參考來源網頁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第二國際 (h2)
《第二國際》是指曆史上第二次國際工人運動聯盟(Second International)的簡稱。它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會主義組織,旨在通過合作和團結國際工人階級來推進社會主義的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h2)
《第二國際》這個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第”部首、“二”部首和“國”部首。總筆畫數為13筆。
來源 (h2)
《第二國際》一詞來源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曆程。它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興盛起來,作為國際工人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交流促進了社會主義理念的傳播與實踐。
繁體 (h2)
《第二國際》一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第二國際」。
古時候漢字寫法 (h2)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第二國際》這個詞是現代漢字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詞彙,因此在古代漢字中并不存在對應的古拼寫方式。
例句(h2)
1. 國際勞動節是由第二國際提議并确立的。
2. 第二國際的成立标志着工人運動的國際化進程。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h2)
組詞:第二國際聯盟、第二國際組織
近義詞:國際工人聯盟
反義詞:第一國際 (即國際工人協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