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質的意思、無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質的解釋

(1).沒有誠信。《左傳·襄公九年》:“要盟無質,神弗臨也。” 孔穎達 疏:“質,誠也。”《左傳·昭公十六年》:“ 楚子 聞 蠻氏 之亂也與 蠻子 之無質也,使 然丹 誘 戎蠻子嘉 殺之,遂取 蠻氏 。” 杜預 注:“質,信也。”

(2).沒有實體。 南朝 梁 沉約 《難範缜<神滅論>》:“形既無知,神本無質。” 唐 李商隱 《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裡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缺乏誠信
    源自《左傳》等古籍,指人言行不可靠、無信用。例如《左傳·襄公九年》提到“要盟無質,神弗臨也”,強調缺乏誠信的盟約不被神明認可。

  2. 沒有實體或實質
    常用于描述事物空虛無物,如南朝沈約《難範缜<神滅論>》中“神本無質”,指精神沒有實體;李商隱《聖女祠》詩句“無質易迷三裡霧”則形容霧氣缥缈無形。


二、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指事物缺乏内在價值或真實内容,僅存表面形式。例如批評某些言論“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出自曾國藩語錄),強調空談而無實際内涵。


三、用法示例


四、近義與反義

可通過查字典或古詩文網(來源、2、4)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及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質的意思

《無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品質、沒有才能或沒有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質》的部首是貝,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無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用來形容沒有才德或沒有價值的人。

繁體

《無質》的繁體是「無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無質》有多種寫法,其中一種常見的是「無資、無至」。

例句

她雖然工作勤奮,但由于沒有經驗,所以被認為是個無質的員工。

組詞

無質品、無質疑、無質索取

近義詞

無才、無能、無價值

反義詞

有才、有能、有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