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憑臣下;對臣下放心。謂帝王寬以待下。《漢書·元帝紀贊》:“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北史·隋紀上·文帝論》:“﹝ 隋文帝 ﹞素無術業,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
“盡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對臣下的态度。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盡下”意為聽憑臣下、對臣下放心,指帝王以寬容的态度對待臣屬,充分信任其能力或決策。例如《漢書》提到漢元帝“寬弘盡下”,即形容其寬厚待下的治國風格。
讀音與構成
曆史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漢書·元帝紀贊》和《北史·隋紀上·文帝論》,前者用“寬弘盡下”贊揚元帝的仁德,後者則批評隋文帝“不能盡下”,指出其缺乏寬仁的統治缺陷。
用法與引申
對比反義
與“刻薄寡恩”“專斷獨行”等形成對比,如《北史》中通過“不能盡下”批評隋文帝的統治風格。
“盡下”是古代對帝王執政方式的特定評價,強調以信任和寬容構建君臣關系。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盡下》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力盡、耗盡,用盡一切。它表示盡力去做某事,不留遺憾,全力以赴。
《盡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共有5個筆畫。
《盡下》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原文是“盡下能竭”。它的意思是指盡力而竭盡全力,不留一點懈怠。
《盡下》的繁體字是「盡下」。
古代在隸書時期,盡下的字形與現代有所差别。具體的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史料和古籍。
他在比賽中盡下了全力,最終獲得了冠軍。
盡力、盡忠、下盡、盡善盡美
竭盡全力、全力以赴、拼盡全力
半途而廢、敷衍塞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