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指沒有正當職業,專靠偷拐詐騙過日子的流氓。 黃谷柳 《蝦球傳·狗咬狗骨》:“ 鳄魚頭 不愧是一個高明撈家,三幾句話就探出了 方小姐 跟 魏經理 的關系和 魏經理 這次運到的貨物數量。” 夏衍 《憶谷柳》:“那主要是因為生活窮困,做過苦力,當過兵,和窮人、爛仔、撈家經常打交道的緣故。”
“撈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方言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貶義用法(常見于方言)
指沒有正當職業,依靠偷竊、詐騙等非法手段謀生的人,帶有明顯的負面色彩。例如黃谷柳在《蝦球傳》中描述“鳄魚頭”為“高明撈家”,即通過欺詐手段獲取利益的人物。
中性/褒義用法(廣東話特殊含義)
在粵語中,“撈家”可指在多個領域或社交場合中遊刃有餘、善于經營的人,例如:
其他争議性解釋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到“撈家”可能與家庭經濟經營相關,但此用法缺乏廣泛認可,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補充說明:該詞的具體含義需結合地域和上下文判斷。文學作品中的使用多體現貶義,而粵語口語中可能更側重能力或資源整合的積極面。
撈家(lāo jiā)是一個中國方言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尋找或搜尋家人的行為。這個詞常在廣東話中使用,意思是“尋找家人”或“回家看望家人”。
撈家的拆分部首是手,由兩個部首組成:扌(手)和家(宀)。從筆畫上看,撈家一共有15個筆畫。
撈家這個詞來源于廣東話,其中“撈”一詞意味着“尋找”或“找回”,而“家”則表示“家人”或“家庭”。因此,撈家指的是尋找家人的行為。
撈家的繁體字為「撈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撈家可以寫成「撈」(lāo)和「家」(jiā)。
1. 春節期間,各地回鄉撈家的人絡繹不絕。
2. 我決定今天去撈家,看看我已經很久沒見過的家人了。
1. 撈魚(lāo yú):指用網、鈎等把魚撈上來。
2. 撈石(lāo shí):指用特殊工具把水中的石頭撈出來。
3. 撈取(lāo qǔ):指通過搜尋或努力得到某個東西。
尋找、找尋、尋覓、搜索。
離家、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