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ger and urgent] 危險而急迫
危迫時期
猶危急。《舊唐書·郭子儀傳》:“ 魚朝恩 括士庶私馬,重兵捉城門,市民由竇穴而遁去,人情危迫。” 明 唐順之 《海盜分道侵突疏》:“本道見得事勢危迫,督令遊擊 丘陞 、把總 賈勇 夾攻毛兵。” 龔振黃 《青島潮》第九章:“ 山東 問題危迫,祈諸公開誠布公,早成和議,一緻對外。”
“危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某種狀态或形勢兼具危險性和緊迫性,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詞義
“危迫”指危險且急迫的狀态,強調同時面臨威脅和需要快速應對的雙重壓力。例如:“危迫時期”指局勢已到刻不容緩的危急關頭。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現代語境擴展
該詞可廣泛用于描述自然災害、社會危機、健康問題等場景。例如:“疫情危迫”“經濟危迫”,均突出事态的嚴重性與應對的迫切性。
“危迫”結合了“危險”與“緊迫”的雙重含義,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適合強調局勢的嚴峻性與時間壓力。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書法作品,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或相關文獻。
危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卩”和“辶”。卩是表示封存的意思,辶是表示邊道或行走的意思。共有11個筆畫。
“危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出現在漢代。它的繁體字是“危迫”,繁體字中的“迫”是“邳”的正字,表示邊道行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異。根據《說文解字》,古時的“危迫”字寫作“危孛”和“危幤”。這種寫法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逐漸淘汰,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含有“危迫”的例句:
一些與“危迫”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危險、危難、危急
近義詞:危機、危殆、危機四伏
反義詞:安全、寬裕、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