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不斷貌。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我這等和尚,有什麼佛做,熬得口裡清水拉拉的湯将出來,望學士可憐見,多與些小和尚吃。” 叢深 《百年大計》:“氣象台說今天下晚有一場大雨,明天還得拉拉一天。”
“拉拉”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
如需更詳細的文化背景或語言學考證,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性别研究資料。
《拉拉》這個詞是一個動詞,常用于描述拉動物或物體的行為。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拉(扌),包含了5個筆畫。原先該詞來自于漢語,但後來也被借用到其他語言中。
在繁體字中,拉拉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拉拉的形狀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在拉拉這個詞中,并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用力拉拉鈴铛,發出了清脆的聲音。
2. 小狗緊緊地咬住繩子,拼命地拉拉,試圖将主人拉回家。
3. 孩子們手拉手,歡快地唱着歌,拉拉着跳起舞來。
拉拉的組詞:
1. 動詞搭配:拉着、拉動、拉緊、拉遠、拉近、拉扯。
2. 名詞搭配:拉杆、拉繩、拉鍊、拉手、拉索。
3. 形容詞搭配:拉伸、拉長、拉滿、拉緊。
拉拉的近義詞:
1. 拖拉:形容做事慢吞吞的、不積極的。
2. 拉扯:形容用力抓住物體并向自己的方向用力拉動。
3. 拉動:形容用力拉動物體或使其移動。
拉拉的反義詞:
1. 推動:形容用力使物體向某個方向移動。
2. 掙脫:形容用力使自己擺脫束縛,不被牽着走。
3. 放松:形容不用力或不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