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嚴刑。 晉 孫綽 《喻道論》:“爰逮 三國 ,刑網滋彰,刀斧雖嚴,而猶不懲。” 唐 陳陶 《草木言》詩:“常憂刀斧劫,竊慕仁壽鄉。”《西湖二集·壽禅寺兩生符宿願》:“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話。”
“刀斧”一詞的解釋可綜合多個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刀和斧子兩種工具的組合。在古代具有雙重屬性:
二、引申含義 • 象征嚴酷刑罰:常借指嚴刑峻法,如晉代孫綽《喻道論》提到"刀斧雖嚴,而猶不懲"() • 代表武力威脅:唐代陳陶詩句"常憂刀斧劫"即表達對暴力威脅的憂慮()
三、文化象征 在近現代語境中,鐮刀斧頭組合已成為特定政治象征,如引用的例句"高擎鐮刀斧頭,率領中華兒女奮勇向前",體現其符號化延伸()
四、實際用例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表達不畏強權的态度,如《西湖二集》"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話"();現代則常見于曆史典故引用或特定政治語境。
注:各朝代對刀斧的具體形制和使用規範有所不同,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
刀斧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刀和斧子。下面将詳細介紹刀斧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
刀斧的部首是刀,由3個筆畫組成。
刀斧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形容刀和斧這兩種工具。刀以其鋒利的刃口而被廣泛使用,而斧作為一種用來砍、伐樹木等的工具也很常見。
刀斧的繁體字為「刀斧」,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刀的寫法是以「刂」代替,并在其上方加上一個「口」字。而斧的寫法則加上一個「父」字作為輔助偏旁。
1. 他使用刀斧熟練地處理木材。
2. 這個工具箱裡有很多種刀斧。
刀口、刀刃、刀鋒、斧頭、斧柄、砍刀等
刀具、劈斧、兵器
刀斧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指代柔和的物品,如花朵、羽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