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棹的意思、飛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棹的解釋

(1).飛快地劃槳。 唐 張說 《遊洞庭湖湘》詩:“飛棹越溟波,維舟恣攀陟。”《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玄德 ﹞分咐畢,即與 雲長 乘小舟,并從者二十餘人,飛棹赴 江 東。”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縣令往見之,飛棹入菰蒲。”

(2).飛快劃動的船。

(3).水軍名。《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訓練兵甲,陰有王 蜀 之志。益置義勝、定遠驍鋭、義寧、飛棹等軍七萬餘人,命 李仁罕 、 趙廷隱 、 張業 等分将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 飛快地劃槳
    指快速劃動船槳的動作,常用于描述行船迅疾。例如唐代張說《遊洞庭湖湘》中“飛棹越溟波,維舟恣攀陟”,以及《三國演義》第四五回“飛棹赴江東”均用此意。

  2. 飛快劃動的船
    引申為速度極快的船隻。如清代方文詩句“飛棹入菰蒲”,即形容輕舟疾行。

  3. 古代水軍名稱
    曆史上曾作為特定水軍部隊的稱謂。據《新五代史》記載,後蜀孟知祥為鞏固勢力,曾設立“飛棹軍”等七萬餘人的軍隊。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棹(㞢) 飛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飛”和“棹”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飛”部分的部首是“風”,拼音為fēng。它的筆畫數為4。 - “棹”部分的部首是“木”,拼音為mù。它的筆畫數為8。 來源: 這個詞的出現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用力劃動船槳,使船飛速前進;另一種意思是指長短不一的竹竿。 繁體: 繁體字中“飛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飛棹”這個詞的方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信息我無法提供。建議參考相關古代漢字字典或專業書籍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例句: 1. 他揮動着飛棹,讓小船疾駛在湖面上。 2. 春風拂面,他手握飛棹,駛向遠方。 組詞: 飛船、飛行員、棹槳、竹棹等。 近義詞: 劃棹、搖棹、劃船等。 反義詞: 停船、靜止等。 希望以上回答滿足了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