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殿台榭。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勾踐 小城, 山陰城 也。周二裡二百二十三步,陸門四,水門一。今倉庫是其宮臺處也。” 唐 李賀 《春歸昌谷》詩:“青樹 驪山 頭,花風滿 秦 道。宮臺光錯落,裝畫徧峯嶠。” 王琦 彙解:“宮臺,謂 驪山 上下宮殿臺榭,如 華清宮 、 集靈臺 、 按歌臺 、 舞馬臺 之屬。”
(2).尚書省的别稱。 東漢 以尚書輔佐皇帝,直接處理政務。因官署設在宮中,故稱宮台。又稱宮省。《南齊書·鄱陽王锵傳》:“宮臺内皆屬意於 鏘 ,勸 鏘 入宮發兵輔政。”參見“ 宮省 ”。
"宮台"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宮殿和台榭
"宮"指帝王居住的宮殿,"台"指供觀賞或休憩的樓台建築,合稱泛指宮廷建築群。例如,唐代李賀詩句中提到的骊山宮台包括華清宮、集靈台等建築。
代指尚書省(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尚書省作為中央政務機構,因官署設在皇宮内,被稱為“宮台”或“宮省”。例如《南齊書》記載:“宮台内皆屬意于锵,勸锵入宮發兵輔政”。
曆史背景
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的宮台遺址曾為倉庫所用,可見其最初指代具體的宮殿建築群。東漢時期,尚書省因輔佐皇帝處理政務,且位于宮中,故以“宮台”代稱。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皇家權力象征或尊貴身份,如“宮台光錯落,裝畫徧峯嶠”(李賀詩句)。
宮台既可指實體的宮廷建築,也可象征中央權力機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更多文獻用例可參考古籍如《越絕書》或《南齊書》。
宮台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基本意思是指宮殿中供皇帝、皇後等居住的平台。這個詞在古代主要用于指稱皇宮内的建築物,也常用來比喻位高權重的地方。
宮台的部首是宀(寶蓋頭),拆分後的部首和字根分别是宀+丬,總共有9個筆畫。
宮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古代把宮殿中供皇帝居住的平台稱為“宮台”。 宮台的繁體字是「宮臺」。
古代的宮台字寫作「宀丬」,字形古樸,結構穩重,較為工整。
1. 皇帝下旨,整修宮台。
2. 這位領導的辦公室可是高高在上,簡直是個宮台。
組詞:宮殿、台階、階台。
殿堂、寶座、台基。
低地、平地、底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