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扇的意思、卻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扇的解釋

亦作“卻扇”。古代行婚禮時新婦用扇遮臉,交拜後去之。後用以指完婚。 北周 庾信 《為梁上黃侯世子與婦書》:“分杯帳裡,卻扇牀前。”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花燭》:“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壻、卻扇及觀花燭之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 灞州 一宦家娶婦,甫卻扇,新婿失聲狂奔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卻扇之夕,風撲花燭滅者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卻扇”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婚俗的詞語,主要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婚禮中新娘用扇子遮臉,交拜後取下扇子的儀式,後引申為“完婚”的代稱。

二、具體解釋

  1. 婚俗形式
    新娘出嫁時以扇遮面,目的有二:

    • 遮羞:避免直接暴露面容,符合傳統禮教對女性的規範;
    • 避邪:古代認為遮面可驅除不祥之氣。
  2. 儀式流程
    在婚禮的“合卺之禮”(交拜)後,新郎需取下新娘的扇子,象征正式結為夫妻。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花燭》記載:“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

三、文化淵源

四、其他釋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卻扇”作為成語表示“被冤枉卻無法辯解”,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與婚俗相關。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婚俗細節,可參考《封氏聞見記》《獨異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卻扇

《卻扇》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推開扇子、拂去飛蟲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卻扇》的拆分部首為“厶”和“扇”,其中“厶”為偏旁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扇”為主體部分。

《卻扇》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卻”為3畫,同時包含左右結構,表示推開、辭去的意義;“扇”為7畫,具有“氵”、“戶”和“丄”三個偏旁,表示與水和門有關。

來源和繁體

《卻扇》在漢字中是一種古體字,其繁體字為“卻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文字中,“卻”字的右側有一個補筆,并且“卻”字的“舌”部分與右邊的“小”字更趨于結合,形成一個整體。

例句

她用手卻扇着蚊子,以免被它叮咬。

組詞

卻步、卻别、卻病、卻才、卻除、卻東、卻風、卻感、卻滅、卻然、卻認、卻色、卻食、卻視、卻事、卻時、卻死、卻士、卻受、卻首、卻虛、卻遠、卻坐、卻作

近義詞

推開、拂去、驅散、排除

反義詞

留下、招引、保留、吸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