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 孙绰 《喻道论》:“爰逮 三国 ,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 陈陶 《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
“刀斧”一词的解释可综合多个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刀和斧子两种工具的组合。在古代具有双重属性:
二、引申含义 • 象征严酷刑罚:常借指严刑峻法,如晋代孙绰《喻道论》提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 代表武力威胁:唐代陈陶诗句"常忧刀斧劫"即表达对暴力威胁的忧虑()
三、文化象征 在近现代语境中,镰刀斧头组合已成为特定政治象征,如引用的例句"高擎镰刀斧头,率领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体现其符号化延伸()
四、实际用例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表达不畏强权的态度,如《西湖二集》"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现代则常见于历史典故引用或特定政治语境。
注:各朝代对刀斧的具体形制和使用规范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
刀斧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指的是刀和斧子。下面将详细介绍刀斧的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汇。
刀斧的部首是刀,由3个笔画组成。
刀斧这个词来源于古汉语,形容刀和斧这两种工具。刀以其锋利的刃口而被广泛使用,而斧作为一种用来砍、伐树木等的工具也很常见。
刀斧的繁体字为「刀斧」,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刀的写法是以「刂」代替,并在其上方加上一个「口」字。而斧的写法则加上一个「父」字作为辅助偏旁。
1. 他使用刀斧熟练地处理木材。
2. 这个工具箱里有很多种刀斧。
刀口、刀刃、刀锋、斧头、斧柄、砍刀等
刀具、劈斧、兵器
刀斧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指代柔和的物品,如花朵、羽毛等。
白论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贝典北芒别源兵权惨可可蚕胎孱蒙朝章国故棰楚出谋献策从禽打稽钓闼臷国动秤儿法衣符谶捬心庋掌和奏后昆画地为狱画虎刻鹄火不腾火印见微知萌焦枯甲衣金刚揭谛酒食地狱九重城极往知来跻踬剧论巨室南山豹骈首就戮披闼羣英曲艺祛瘀染羽三眠慎时饰乱双鱼洗数念太皥唐衢痛哭陶贯同齿透水枉帆文宣文圆质方兀首獮猴舞枭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