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忉的意思、忉忉的詳細解釋
忉忉的解釋
(1).憂思貌。《詩·齊風·甫田》:“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毛 傳:“忉忉,憂勞也。” 孔穎達 疏:“憂也,以言勞心,故雲憂勞也。” 漢 揚雄 《法言·修身》:“田圃田者莠喬喬,思遠人者心忉忉。” 唐 白居易 《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詩:“動人名赫赫,憂國意忉忉。”
(2).啰嗦,唠叨。 宋 歐陽修 《與王懿敏公書》:“客多,偷隙作此簡,鄙懷欲述者多,不覺忉忉。”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交際》:“思得足下一書,不翅饑渴,故不得不忉忉也。”
詞語分解
- 忉的解釋 忉 ā 〔忉忉〕形容憂愁,焦慮的樣子,如“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忉的解釋 忉 ā 〔忉忉〕形容憂愁,焦慮的樣子,如“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忉忉”是一個漢語疊詞,讀作dāo dā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本義:形容憂愁、焦慮的樣子,帶有内心被困擾或牽挂的意味。
- 引申義:也可指因思慮過度而表現出的煩憂狀态。
出處與語境
-
古代文獻
最早見于《詩經·齊風·甫田》:“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意為“不要思念遠行的人,徒增憂愁”。這裡的“忉忉”強調因牽挂而産生的憂思。
-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作品或仿古語境,用以烘托細膩的情感。例如:“離别多年,她仍忉忉于心,難以釋懷。”
字形與結構
- 字形:從“心”(豎心旁),加“刀”聲,本義與心理活動相關。
- 結構:疊字形式(AA式),強化情感表達,類似“忡忡”“戚戚”。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
憂心忡忡、戚戚、惴惴不安。
- 關聯詞:
“忉怛”(dāo dá):悲傷痛心,如“忉怛難言”。
使用注意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詩詞創作,口語中幾乎不用。
- 生僻程度:屬于較冷僻的詞彙,需根據語境謹慎使用。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其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詩經》《文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忉忉(dāng dāng)這個詞是指輕微的聲響或聲音。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心部和音部。心部表示與心靈相關的含義,音部表示與聲音相關的含義。該詞的筆畫數為11劃。《說文解字》并未記錄這個詞的具體來源。忉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噹噹」。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忉忉沒有具體的特定寫法。以下是關于忉忉的一些例句:
1. 水滴落在屋頂上發出了忉忉的聲音。
2. 小貓在玩耍時發出了忉忉的叫聲。
忉忉的組詞可以有:忉忉聲、忉忉聲音等。近義詞可能包括:叮當、鈴铛等。反義詞可能包括:寂靜、安靜等。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