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五代 時的 吳 、 南唐 、 吳越 、 前蜀 、 後蜀 、 南漢 、 北漢 、 閩 、 楚 、 荊南 (即 南平 )十個割據政權。
“十國”是曆史術語,特指唐朝滅亡後,在五代(907-960年)同一時期并存的十個主要割據政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國指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北漢、閩、楚、荊南(南平) 十個政權,存在時間為902年至979年。它們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僅北漢位于北方(今山西一帶)。
政權 | 建立者 | 都城 | 存續時間 | 備注 |
---|---|---|---|---|
前蜀 | 王建 | 成都 | 907-925 | 首稱帝的南方政權 |
後蜀 | 孟知祥 | 成都 | 934-965 | 延續前蜀疆域 |
吳 | 楊行密 | 揚州 | 902-937 | 後為南唐取代 |
南唐 | 李昪 | 金陵(南京) | 937-975 | 文化繁榮,後主李煜著名 |
吳越 | 錢镠 | 杭州 | 907-978 | 經濟發達,主動歸附北宋 |
閩 | 王審知 | 福州 | 909-945 | 内亂後為南唐所滅 |
楚 | 馬殷 | 長沙 | 907-951 | 後被南唐攻滅 |
南漢 | 劉䶮 | 廣州 | 917-971 | 據嶺南地區 |
荊南 | 高季興 | 江陵 | 924-963 | 地狹兵弱,夾縫生存 |
北漢 | 劉崇 | 太原 | 951-979 | 唯一北方政權,最後滅亡 |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個政權的細節,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資料如《資治通鑒》。
《十國》是指中國曆史上五代十國時期存在的十個獨立政權。
《十國》的拆分部首是讓字的上半部分,包含有丿、丶、一共三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七畫。
《十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舊唐書·列傳》中,用于稱呼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個政權。
《十國》的繁體字為「十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十國」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十」字的左上方會再加上一橫,形如「卄」,表示十個。而「國」字在古代寫法中,其左右兩側的兩個橫筆畫會相連,形如「囯」。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出現了蜀、魏、吳、南唐、後梁、後晉、後漢、前蜀、後周、南漢等十個獨立政權。
國内國外、國家、國界、國民、國旗、國際、國有、國慶、國寶
十王國、五代國家
統一時期、一統天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