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忉的意思、忉忉的详细解释
忉忉的解释
(1).忧思貌。《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毛 传:“忉忉,忧劳也。” 孔颖达 疏:“忧也,以言劳心,故云忧劳也。” 汉 扬雄 《法言·修身》:“田圃田者莠乔乔,思远人者心忉忉。” 唐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动人名赫赫,忧国意忉忉。”
(2).啰嗦,唠叨。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客多,偷隙作此简,鄙怀欲述者多,不觉忉忉。”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思得足下一书,不翅饥渴,故不得不忉忉也。”
词语分解
- 忉的解释 忉 ā 〔忉忉〕形容忧愁,焦虑的样子,如“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忉的解释 忉 ā 〔忉忉〕形容忧愁,焦虑的样子,如“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忉忉”是一个汉语叠词,读作dāo dā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 本义:形容忧愁、焦虑的样子,带有内心被困扰或牵挂的意味。
- 引申义:也可指因思虑过度而表现出的烦忧状态。
出处与语境
-
古代文献
最早见于《诗经·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意为“不要思念远行的人,徒增忧愁”。这里的“忉忉”强调因牵挂而产生的忧思。
-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仿古语境,用以烘托细腻的情感。例如:“离别多年,她仍忉忉于心,难以释怀。”
字形与结构
- 字形:从“心”(竖心旁),加“刀”声,本义与心理活动相关。
- 结构:叠字形式(AA式),强化情感表达,类似“忡忡”“戚戚”。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
忧心忡忡、戚戚、惴惴不安。
- 关联词:
“忉怛”(dāo dá):悲伤痛心,如“忉怛难言”。
使用注意
- 适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或诗词创作,口语中几乎不用。
- 生僻程度:属于较冷僻的词汇,需根据语境谨慎使用。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诗经》《文选》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忉忉(dāng dāng)这个词是指轻微的声响或声音。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心部和音部。心部表示与心灵相关的含义,音部表示与声音相关的含义。该词的笔画数为11划。《说文解字》并未记录这个词的具体来源。忉忉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噹噹」。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忉忉没有具体的特定写法。以下是关于忉忉的一些例句:
1. 水滴落在屋顶上发出了忉忉的声音。
2. 小猫在玩耍时发出了忉忉的叫声。
忉忉的组词可以有:忉忉声、忉忉声音等。近义词可能包括:叮当、铃铛等。反义词可能包括:寂静、安静等。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