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勵節。《南史·韋叡裴邃傳論》:“ 韋 、 裴 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功於戎馬。”
“勵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勵節”,即磨砺節操、修養品德。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由“勵”(鼓勵、激勵)和“操”(修養、操守)組成,指通過自我激勵來提升道德修養與節操。常用于形容個人在品德或學業上的自我要求。
出處與引證
最早見于《南史·韋叡裴邃傳論》:“韋、裴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功于戎馬。”。宋代方勺《泊宅編》中也有用例:“其子自此治家勵操,為鄉闾善士。”。
使用場景
相關成語與擴展
與“砥節勵行”“勵精圖治”等成語含義相近,均強調自我約束與進取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南史》或宋代筆記《泊宅編》等原始資料。
《勵操》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力”和“從”。這個詞的意思是激勵自己,鼓勵自己。
《勵操》的第一個部首是“力”,意思是力量。它由五個筆畫組成。第二個部首是“從”,意思是跟隨。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勵操》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中,用于描述鼓勵自己修身養性、努力奮鬥的精神。
《勵操》的繁體字是「勵操」。
在古代漢字中,勵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第二個部首“從”寫成了「從」,意思仍然是跟隨,但同時也有尊敬、敬重的含義。
1. 我每天勵操,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
2. 他通過勵操,成功地克服了困難,得到了提升。
1. 勵志:指激勵自己,鼓勵自己追求目标。
2. 勵行:指鼓勵自己去實際行動,付諸實踐。
激勵、鼓勵、勉勵
洩氣、灰心、失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