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諱死的意思、諱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諱死的解釋

(1).忌言死亡。 漢 劉向 《說苑·正谏》:“夫有生者不諱死……諱死者不可以得生。”

(2).避稱死者的名。 清 李赓芸 《炳燭編·諱名》:“諱始於 周 ,然諱死而不諱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諱死”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忌言死亡
    指對死亡話題的避諱或忌諱。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死亡的敬畏心理,如漢代劉向在《說苑·正谏》中提到:“夫有生者不諱死……諱死者不可以得生。”,強調直面死亡的重要性。明代王世貞的詩句“一锸隨身那諱死”,則通過反問表達了對避諱死亡的批判态度。

  2. 避稱死者之名
    指古代禮儀中對逝者名字的避諱,體現尊重與悼念。清代李赓芸在《炳燭編·諱名》中記載:“諱始于周,然諱死而不諱生。”,說明周代已有此傳統。例如元代王行的詩句“自非曠達士,孰不諱死喪”,亦反映了這一習俗。

補充說明
“諱”本義為避忌(如直言不諱)或對尊長名字的避稱(如“名諱”)。這兩個含義在“諱死”中均有體現,既包含對死亡話題的避諱,也涉及對逝者名字的避稱禮儀。該詞多見于古籍和詩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諱死》的意思

《諱死》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不敢說或不敢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敢或不願談論某些特定的話題,這時就可以使用《諱死》這個詞來表示這種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諱死》的部首是讠(讧),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它的拼音是huì,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諱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社會,人們有時因為社會約束或道德規範的關系,對一些敏感話題避而不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矛盾。這種行為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最終形成了《諱死》的意思。

繁體

《諱死》的繁體字為「諱死」,字形相對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諱」的傍旁通常是「訄」,而「死」的古字寫法是「歺」。所以古時候寫作「訄歺」。

例句

1. 他們總是對這個話題保持沉默,好像這是個諱死的話題。

2. 這是一個不敢諱死的問題,我們應該勇敢面對。

組詞

1. 諱談:不敢談論某個特定話題。

2. 諱言:不敢說出或提及某種話語。

近義詞

1. 避談:回避某個話題,避免讨論。

2. 回避:不直接面對,避免與某人或某事相關的問題。

反義詞

1. 直言:直接說出真相,不避諱。

2. 無忌諱:無所顧忌地談論某個話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