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康有為的意思、康有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康有為的解釋

[Kang Youwei] (1858.3.19—1927.3.21) 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運動的領袖、學者。原名祖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早年接觸西方文化。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1895年甲午戰争中國失敗,他聯合各省赴京會試的1300餘舉人上書,要求光緒帝拒和遷都,變法圖強。後在京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創辦《強學報》,宣傳變法。1898年4月成立保國會。他屢向光緒帝上奏折,企圖在不改變帝制的條件下改革政治、經濟、軍事,使中國富強。9月變法失敗後,他逃亡國外。1899年7月在加拿大組織保皇會,抵制*********領導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後發表反對共和與保存國粹的言論,企圖恢複清王朝。1917年7月參與張勳複辟失敗。1927年在青島去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康有為(1858—1927)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其生平與思想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康有為原名祖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世稱“康南海”。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早年接受傳統儒家教育,後接觸西方文化,逐漸形成改良思想。

二、主要貢獻

  1. 戊戌變法核心人物
    1895年甲午戰敗後,他聯合1300餘名舉人發起“公車上書”,主張拒和、遷都、變法。1898年推動光緒帝實施“百日維新”,提出設立議會、發展工商業等改革措施。
  2. 思想傳播與教育
    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講授維新理論,培養梁啟超等弟子;組織強學會、保國會,創辦《中外紀聞》等報刊宣傳變法。

三、思想主張

四、争議與評價

五、著作與遺産

代表著作包括《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其思想對近代中國政治改革和思想啟蒙産生深遠影響。

注:成語“康有為”在部分語境中引申為“有志向、求進步”的象征(),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康有為

《康有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為“康”和“有為”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字的部首為“廣”,總共包含7畫;“有”字的部首為“月”,總共包含6畫;“為”字的部首為“丶”,總共包含4畫。

來源和繁體

《康有為》一詞來源于中國近代思想家康有為的名字。他是清末維新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對于中國的政治、文化和教育領域産生了深遠影響。

在繁體字中,康有為的名字寫作「康有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對于康有為的名字在古代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如「康有爲」等,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康有為的思想對于中國的維新運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 我們應當學習康有為的勇氣和智慧,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組詞

康樂、有為青年、康健、有為者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康熙、康複、為民

反義詞:康甯、無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