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武的意思、戢武的詳細解釋
戢武的解釋
(1).息兵。 明 李東陽 《定興王墓瑞芝詩序》:“今公遭世重熙,坐鎮閫幄,戢武不用。”
(2).閣名。 唐 《段志元碑》:“上又追懷功烈,乃詔司存圖形於 戢武閣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唐人雜記上》:“《金石録》雲:‘唐《河間元王孝恭碑》, 唐 初功臣,皆雲圖形 淩煙閣 ,而此碑乃作 戢武閣 , 戢武 之名,不見於他書,惟當時石刻有之,豈 淩煙 先名 戢武 而後改之也?’又《段志玄碑》亦雲:‘圖形 戢武閣 。二碑皆當時所立,不應差誤。’”
詞語分解
- 戢的解釋 戢 í 收斂,收藏:戢翼。戢影。載戢幹戈(把兵器收藏起來)。 止,停止:戢怒。戢鱗(喻蓄志待時)。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網絡擴展解釋
“戢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釋義
讀音為jí wǔ,核心含義為息兵(停止戰争或軍事行動)。例如明代李東陽在《定興王墓瑞芝詩序》中提到:“今公遭世重熙,坐鎮閫幄,戢武不用”,此處即指和平時期停止用兵。
-
引申含義
除“停止武力”外,曆史上也指特定建築名稱。如唐代《段志元碑》記載,皇帝為紀念功臣,曾下令将其形象繪于“戢武閣”中,此處“戢武”為閣名,可能與紀念戰功或宣揚和平理念相關。
-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對古代軍事策略或和平思想的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李東陽集》或唐代碑刻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戢武》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詞彙,它可分為兩個部首:戈和武。戈是古代的兵器,代表戰争和武力;而武則表示力量和勇氣。
《戢武》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是一種繁體字形式。繁體字在書寫形式上更加複雜,但仍保留着古代漢字的優雅和美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戢武》可以寫作「戞武」,「戞」意為戒備、警惕,強調對戰争和暴力的警惕和戒備,與「武」形成對比,呼籲人們追求和平與和諧。
以下是一個關于《戢武》的例句:"我們要宣揚戢武的精神,倡導和平與友愛。"
與《戢武》相關的組詞有「戢心」(戒備心),表示人們在面對沖突和戰争時要保持警惕。
《戢武》的近義詞可以是「謹慎」、「警覺」,意思都是要保持警惕和小心。
反義詞對于《戢武》來說沒有特别明确的反義詞,但一些與之相對的詞彙可以是「威武」或「武力」,強調對武力的追求和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