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戢武的意思、戢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戢武的解釋

(1).息兵。 明 李東陽 《定興王墓瑞芝詩序》:“今公遭世重熙,坐鎮閫幄,戢武不用。”

(2).閣名。 唐 《段志元碑》:“上又追懷功烈,乃詔司存圖形於 戢武閣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唐人雜記上》:“《金石録》雲:‘唐《河間元王孝恭碑》, 唐 初功臣,皆雲圖形 淩煙閣 ,而此碑乃作 戢武閣 , 戢武 之名,不見於他書,惟當時石刻有之,豈 淩煙 先名 戢武 而後改之也?’又《段志玄碑》亦雲:‘圖形 戢武閣 。二碑皆當時所立,不應差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戢武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停止戰争或武力行動,收斂兵戈,倡導和平。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戢”指收斂、止息,“武”指武力、軍事。合指停止戰争行為,收起兵器,強調從武力對抗轉向和平狀态。

    例: “戢武興文,布德施惠。”(《後漢書》)

  2. 引申義

    泛指結束沖突、倡導和平的治國方略,常與“修文”并用(如“戢武修文”),體現以文治替代武力的理念。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息兵停戰。”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第7卷第671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停止使用武力;息兵。”

  3. 古代文獻用例

    • 《尚書·周書》:“戢幹戈,櫜弓矢。”
    • 唐代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三、文化内涵

“戢武”承載中國傳統“以和為貴”的價值觀,與“止戈為武”的戰争觀一脈相承,強調武力應為維護和平服務,而非無限擴張。其反義詞為“黩武”(濫用武力)。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戢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jí wǔ,核心含義為息兵(停止戰争或軍事行動)。例如明代李東陽在《定興王墓瑞芝詩序》中提到:“今公遭世重熙,坐鎮閫幄,戢武不用”,此處即指和平時期停止用兵。

  2. 引申含義
    除“停止武力”外,曆史上也指特定建築名稱。如唐代《段志元碑》記載,皇帝為紀念功臣,曾下令将其形象繪于“戢武閣”中,此處“戢武”為閣名,可能與紀念戰功或宣揚和平理念相關。

  3.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對古代軍事策略或和平思想的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李東陽集》或唐代碑刻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馣薆白晳傍觀彩練仇惡抽稅揣情出居純鈞翠蠟代食大家閨秀打網貳猜風謗風檢氛祥浮廣服話府記拂枕席高擡貴手攻逐鈎鉻瓜戍合當黃道帶驩呼戛玉敲金克己慎行匡神袴筒郎主攬結良好煉養履畝俛起末姻蓬茆破冢書遷竄鉗固樵徑青節秋稬拳路全書羣彥容受世講時無再來書蟲子肆怒死綏鐵打銅鑄頭疋投險笑咍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