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羣抵的意思、羣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羣抵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獸名。

詳細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呂氏春秋·谕大》:“地大則有常祥、不庭、歧母、羣抵、天翟、不周。” 高誘 注:“常祥、不庭、羣抵、歧母、天翟,皆獸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羣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羣抵(或寫作“群抵”)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獸類名稱,具體形象和特性未在現存文獻中詳細記載。該詞主要用于古籍中的描述,可能與神話或寓言相關。


二、出處與文獻依據

  1. 《呂氏春秋·谕大》記載
    在“地大則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不周”一句中提及,東漢學者高誘注釋為:“常祥、不庭、群抵、歧母、天翟,皆獸名也”。
    這表明“羣抵”是先秦時期文獻中的神話生物之一。

三、發音與字形


四、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呂氏春秋》相關注釋或古代神話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羣抵

羣抵,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qún dǐ,其意思為聚集、團結。該詞的部首為羊,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羣抵一詞最早出現于《辭海》一書中。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其中“羣”字表示人群、集體,而“抵”字表示團結、互相扶持。因此,“羣抵”意味着人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團結互助。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為「羣抵」,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羣抵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羣的古代寫法為「群」,抵的古代寫法為「扺」。這種古代寫法較少使用,現代常用的寫法為羣抵。

例句

1. 各個民族要緊密羣抵在一起,共同發展進步。

2. 這個團隊的成員彼此羣抵,形成了強大的合作力量。

組詞

- 羣衆:指廣大群衆,人民群衆的集體。

- 抵抗:抵擋、反抗;對抗外來的、不利的力量。

近義詞

團結、凝聚、集結

反義詞

分散、疏離、分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