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官方設在各地的專賣品征稅機構。《明實錄·萬曆二十九年七月》:“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然榷網之設,密如秋荼,原奏參隨,本地光棍以榷徵為奇貨。”
“榷網”是古代漢語詞彙,指官方設立的專賣品征稅機構,主要用于對特定商品(如鹽、鐵、茶等)進行專營和稅收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和,“榷網”由“榷”和“網”組成:
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出自《明實錄·萬曆二十九年七月》,原文提到“機戶出資,織工出力……榷網之設,密如秋荼”,說明當時征稅機構設置密集,甚至被地方勢力利用以謀利,側面反映了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與稅收政策的複雜性。
使用評價
從文獻記載看,“榷網”常含貶義,例如“密如秋荼”形容其嚴苛,而“原奏參隨,本地光棍以榷征為奇貨”則暗示征稅過程中存在腐敗和壓榨現象。
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稅收政策,可參考《明實錄》等史料原文。
榷網,是一個多指的詞語。在古代,它指的是負責管理市場的部門或組織,也可以指市場本身;在現代,它還有指市場繁榮,物資豐富的意思。
榷網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網,其中木是左邊的部首,網是右邊的部首。
榷的總筆畫數為13畫,網的總筆畫數為6畫。
榷網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十一年》:“牆下言之如榷。”榷的本意為讓聲音傳得清晰明了。後來,榷被引申為管理市場的部門或組織,用以管理市場秩序和物資的交易。
榷網的繁體字為搉網。
在古時候,榷網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清代有時會寫成搉網或擘網。
1. 在古代,榷網是負責管理市場的部門,維護市場交易的秩序。
2. 這個市場現在十分繁榮,簡直是一個榷網。
1. 榷市:負責管理和監督市場的部門。
2. 榷場:指市場本身。
1. 集市:指臨時設立的市場,供人交易商品。
2. 市集:指有固定地點和時間的市場,通常提供各種商品和服務。
1. 封閉市場:指受限制或不公開的市場,交易受到限制。
2. 荒廢市場:指市場不再發展或無人使用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