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燙鬥的意思、燙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燙鬥的解釋

即熨鬥。詳“ 熨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燙鬥(tàng dǒu)是現代漢語中對熨鬥的口語化稱謂,指一種利用熱量和壓力平整衣物或布料的工具。其核心含義與演變如下:

一、核心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燙鬥即“熨鬥”,指:

熨燙衣物的器具,傳統多為金屬制,内置炭火或通電後産生熱量,通過高溫底闆壓平織物褶皺。現代多為電熨鬥,可通過調溫適應不同面料。

二、詞源與曆史演變

“燙”字本義為高溫接觸物體(《說文解字》:“燙,熱灼也”),而“鬥”在古代指有柄的盛器(如酒鬥)。二者結合生動體現了器具的加熱特性與手持造型:

三、現代應用特征

當代燙鬥需具備以下功能屬性:

  1. 溫控系統:針對棉、麻、化纖等面料調節溫度(國家标準GB/T 18799-2008)。
  2. 蒸汽功能:通過噴濕加熱提升熨燙效率。
  3. 安全設計:自動斷電、防幹燒等保護機制。

四、别稱與關聯詞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11.
  3. 全國家用電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電熨鬥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GB/T 18799-2008). 中國标準出版社, 2008.

網絡擴展解釋

“燙鬥”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燙鬥”是“熨鬥”的别稱,指一種通過加熱來熨平衣物的工具。其名稱來源于功能——利用高溫使布料平整。古代中國是首個發明并使用熨鬥的國家,比國外早約1880年。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中國早在漢代已有熨鬥的記載,早期多為銅制,内置炭火加熱。現代電熨鬥則通過電能升溫,功能更便捷安全。

三、種類與使用

  1. 類型:包括普通型、調溫型、噴霧型等,適應不同熨燙需求。
  2. 注意事項:
    • 使用前需檢查電源線、外殼是否完好,避免漏電;
    • 調溫型需确認溫度檔位適配衣物材質。

四、延伸含義

在成語中,“燙鬥”偶被比喻為“言辭尖銳,能刺痛人心”,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熨鬥”的詳細結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磅紙保媪悲夫貝色備用品荜辂不爽利倡道常壹超時懲處春作達業調心厄陳風棱符表婦弟廣潒貴鄉晷昃漢中浩爛紅毛胡哄豇豆交絕交戰國蚧蟲借裝赍貢鏡屏競豔寖強酒龍蹶然絶陽匡嶽睽時裈褲瑻璷理論聯繫實際嶺頭犂庭掃穴蘆萉麥蜘蛛孽類披肩遣召清陰诠補曲原生不逢時射堂士五天可憐見枉費工夫帷門小憩心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