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滿溢而向周圍擴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三秦記》曰:‘ 桃林塞 在 長安 東四百裡,若有軍馬經過,好行則牧 華山 ,休息林下;惡行則決河漫延,人馬不得過矣。’”
(2).泛指向四周擴散。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九章:“霎時間,這同一個口號聲漫延開去。”
“漫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àn yá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水滿溢而擴散
原指液體(如水)因過滿而向四周流動擴散。例如古籍《水經注·河水四》中提到“決河漫延,人馬不得過”,即描述水流泛濫的場景。
泛指事物向四周擴散
可抽象用于描述類似液體擴散的狀态,如情緒、思緒、社會現象等無方向性的擴展。例如:“恐慌情緒在人群中漫延”。
“漫延”以水的擴散為原型,既可描述物理層面的流動(如洪水、沙漠),也可引申至抽象範疇(如情緒、文化現象)。使用時需注意與“蔓延”的語義差異,前者強調無方向擴散,後者側重線性延伸。
漫延是指事物擴展或傳播的範圍廣泛而不受限制的狀态,常用來形容某種現象或情況在時間、空間上擴散、蔓延的特性。
漫延的拆分部首為氵(水),延(楊木)。根據拼音排序,其在《康熙字典》中的次序為“21234”,總筆畫數為11。
漫延這個詞源自中國的古代漢字,是現代漢語詞彙。在繁體中文(台灣、香港)中,漫延的寫法為「漫延」。
在古代漢字中,漫延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漫”字的古代寫法為「満」,表示在水中浸泡的樣子;“延”字的古代寫法為「延」,表示水長流不斷的樣子。
1. 火勢迅速蔓延,整個村莊被吞噬在熊熊烈焰之中。
2. 病毒通過空氣飄散,迅速漫延到全城各個角落。
3. 惡劣的天氣影響了道路和航班,進而漫延到經濟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組詞:蔓延、擴散、傳播、散布。
近義詞:蔓延、擴散、傳播。
反義詞:集中、局限、局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