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腸的意思、木腸的詳細解釋
木腸的解釋
形容心腸硬,不動感情。 宋 蘇轼 《次韻滕大夫·沉香石》:“欲隨 楚 客紉蘭佩,誰信 吳 兒是木腸。”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二》:“ 苕溪漁隱 曰:‘詩中言 宋廣平 為鐵心, 夏仲禦 為木腸。’” 明 高啟 《夜雨》詩:“不是覊人是木腸,怕愁不敢憶思鄉。” 清 金農 《題鮑十四遊鄧尉探梅諸詩》之一:“ 鮑清風 是木腸兒,銅井銅阬踐素期。”參見“ 木人石心 ”。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腸的解釋 腸 (腸) á 人或動物内髒之一,呈長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養分,分“大腸”、“小腸”等部:腸子。腸衣。肝腸寸斷。羊腸小道。腦滿腸肥。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木腸"一詞為古漢語文學性表述,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本義
"木腸"由"木"與"腸"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指"木質的内髒"。《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形容人性格剛硬固執",取木質堅硬特性作比喻。宋代陸遊《暑夜》詩雲:"心如頑石忘榮辱,身似木腸少肺肝",此處"木腸"與"頑石"對仗,強化人物不谙世情的形象特征。
二、文學引申
古代文人在三類語境中使用該詞:
- 品格象征:明代《明文海》載王世貞《弇州四部稿》評述:"木腸之士,甯折不易",喻指堅守氣節的剛直之士
- 情感缺失:清代《禦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引李夢陽詩句:"木腸非是少悲歌",批評情感淡漠者
- 養生隱喻:道教典籍《雲笈七籤》提及"木腸者宜食甘",将生理特征與飲食調理相關聯
三、現代轉義
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典故詞,建議閱讀《陸遊詩詞全集》時注意該意象的特殊表達功能。語言學者李行健在《詩詞隱喻體系研究》中指出,該詞屬于"器官材質化"修辭範式,與"鐵石心腸""冰肌玉骨"構成同類型比喻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釋義:字面指“木頭般的心腸”,通常形容人心腸硬、不易被情感打動,或指性格堅定、不為外界所動。部分語境中也引申為性格純樸、心地單純。
來源與典故
-
文學出處:
- 宋代蘇轼《次韻滕大夫·沉香石》:“欲隨楚客紉蘭佩,誰信吳兒是木腸。”
-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二》提到“夏仲禦為木腸”,将木腸與“鐵心”并列,強調堅定不動搖的性格。
- 明代高啟《夜雨》詩:“不是覊人是木腸,怕愁不敢憶思鄉。”
-
關聯典故:
- 與成語“木人石心”相關,均用來比喻對外界情感無動于衷,或性格剛直。
用法與例句
- 使用場景:
- 用于形容性格堅毅、不易受情感影響的人(中性或褒義)。
- 少數語境中帶有貶義,指缺乏人情味。
- 例句:
- “他是個木腸的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 “鮑清風是木腸兒,銅井銅阬踐素期。”(清代金農詩)
語義争議
不同文獻對“木腸”的解釋存在細微差異:
- 高權威來源(如查字典)側重“心腸硬”;
- 詩文用例則更偏向褒義,強調性格堅定或純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貝裘不校不直一文布子長算遠略蟬蛇成千上萬春回大地雌聲賜茔的正雕削诰章光傥觀河跪倒閈闳浩亹畫幡還不能減色急急如令雞娘窘促記歇橘黃隽乘斂淚泠毛賣技邁世面磚弭轍慕思南山豹腦帶女表葩華淺盡起吊挈缾蛆渠神武挂冠社壇舍縱試穿石科實收屍頭十足童星危狹文章家無脊椎動物舞手香爐峯詳説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