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的意思、桑黃的詳細解釋
桑黃的解釋
桑耳的别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木耳》。
詞語分解
- 桑的解釋 桑 ā 落葉灌木,葉子可以喂蠶,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農具,皮可造紙,葉、果均可入藥。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桑葚。桑農。桑梓(喻鄉裡,故鄉)。滄海桑田(形容世事變遷很大)。桑榆暮景。 姓。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顔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
網絡擴展解釋
桑黃是一種珍稀的藥用真菌,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定義與形态
桑黃學名火木層孔菌,屬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是寄生在桑樹、楊樹等闊葉樹上的多年生真菌。其子實體呈半球形、馬蹄形或不規則形,表面黃褐色至暗灰色,木質化且常龜裂。
藥性特點
- 性味歸經:桑黃性寒(雜樹寄生者性寒,桑樹寄生者性平),味微苦;歸肝、腎經。
- 成分:含多糖類、黃酮類、三萜類等活性物質,具有抗腫瘤、抗炎等作用。
主要功效
- 抗癌抗腫瘤
桑黃多糖抑瘤率可達96.7%,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并促進其凋亡,且無毒副作用。
- 活血止血
用于婦科崩漏、血淋、便血等出血性疾病,同時改善閉經、症瘕積聚。
- 護肝抗纖維化
抑制肝纖維化,促進肝功能恢複,對肝炎、肝硬化有輔助療效。
- 增強免疫
激活免疫系統,提高抗病毒和抗菌能力。
- 化飲止瀉
調理脾虛洩瀉、水腫及泌尿系統疾病。
曆史與應用
桑黃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藥”,《本草綱目》稱其可“利五髒、軟堅排毒”。現代多用于癌症輔助治療、肝病調理及婦科疾病。
注意事項
- 因性寒,脾胃虛寒者需配伍溫性藥材。
- 不同寄生樹種(桑樹/雜樹)的桑黃藥性略有差異,建議在中醫指導下使用。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記載與現代研究,如需具體用法或完整文獻可查看相關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桑黃
桑黃(sāng huáng)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形容顔色像桑葚或黃麻的淡黃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桑黃的部首分别是木(mù)和黽(mǔ),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桑黃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有桑有黃,維鳴黃莺。”在這首古詩中,桑黃所指的是桑樹和黃麻的顔色。
繁體
在繁體字中,桑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桑黃的寫法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桑黃色的襯衫,看起來十分年輕。
2. 這幅畫的顔色是桑黃色,非常溫暖明亮。
組詞
1. 桑黃色(sāng huáng sè):桑黃的顔色。
2. 桑黃畫(sāng huáng huà):用桑黃色繪制的畫作。
3. 桑樹(sāng shù):古代人們常用桑樹養蠶。
近義詞
黃色、橙色、金色
反義詞
黑色、白色、灰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