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的意思、大經的詳細解釋
大經的解釋
(1).常道,常規。《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也。”《呂氏春秋·驕恣》:“欲無壅塞必禮士,欲位無危必得衆,欲無召禍必完備。三者,人君之大經也。” 高誘 注:“經,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君臣也,夫婦也;亂世人道所號為大經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為也。”
(2). 唐 宋 國子監教課及進士考試經書,皆按經文長短,分大、中、小三6*級。 唐 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 宋 以《詩》、《禮記》、《周禮》、《春秋左傳》為大經。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黃帝内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經典為大經。如淨土宗稱《無量壽經》為大經,天台宗稱《涅槃經》為大經。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用于“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時間更遠: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确:大概。大凡。卿”之
- 經的解釋 經 (經) ī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标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詩經。易經。經書。經卷。經文。經義。經傳(刵 )(儒家經典與注疏的合稱)。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黃帝内經。 治理,管理: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中醫/針灸學領域
- 指較大的經脈
在《素問·調經論》中提到“無中其大經”,指人體内主要的經脈,強調其重要性。
- 指本經的經脈
《靈樞·官針篇》提出“刺大經之結絡經分”,即針刺本經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氣血。
- 代指十二正經
中醫理論中,十二正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被稱為“大經”。
二、古代常規與法則
- 常道、基本規律
如《左傳·昭公十五年》稱“禮,王之大經也”,《史記》亦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天道之大經”,均指根本法則或自然規律。
三、經書分類
- 唐宋科舉與教育
- 唐代: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
- 宋代:擴展為《詩經》《禮記》《周禮》《春秋左傳》。
- 道教經典
宋徽宗時期将《黃帝内經》《道德經》列為大經,與《莊子》《列子》等小經對應。
四、佛教經典
- 佛教中“大經”指卷數較多或核心經典,如淨土宗以《無量壽經》為大經,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經》為大經。
“大經”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涉及中醫經脈、古代社會法則、經書分類及宗教經典四大方向。如需進一步考證某領域含義,可參考《黃帝内經》《新唐書·選舉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經(Dà jīng)是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大”和“經”,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一篇中的記載,意為“大事要經過的經緯之詞”。在繁體字中,大經的寫法為大經。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大經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範,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下面是一個例句:“此次會議是我們公司的大經,我們需要認真準備。”一些與大經相關的詞語包括:經書、經典、經驗等。而與大經相反的詞語可以有:微小、小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