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经的意思、大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经的解释

(1).常道,常规。《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高诱 注:“经,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君臣也,夫妇也;乱世人道所号为大经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为也。”

(2). 唐 宋 国子监教课及进士考试经书,皆按经文长短,分大、中、小三6*级。 唐 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 宋 以《诗》、《礼记》、《周礼》、《春秋左传》为大经。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

(3). 宋徽宗 崇信道教,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4).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如净土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天台宗称《涅槃经》为大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经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经在汉语中为多义词,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其核心含义:


一、儒家经典中的核心要义

指儒家典籍中根本性、纲领性的法则,尤指《礼记》中确立的伦理纲常。

《礼记·中庸》载:“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此“九经”即治国之大经大法。

郑玄注:“大经,谓六艺之指要”,强调其为经典的根本原则(《礼记正义》)。


二、佛教根本经典

特指大乘佛教的核心典籍,如《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统摄教义的重要文献。

《大智度论》称:“大经者,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指阐释般若空性思想的根本经典。

唐代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亦以“大经”代指《解深密经》等(《大正藏》卷45)。


三、中医经络系统主干

指人体十二正经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

《黄帝内经·灵枢》言:“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此处“经脉”即涵盖大经概念。

清代《医宗金鉴》进一步明确:“大经,谓十二经脉之主干”(卷八十四)。


四、古代科举考试科目

唐宋时期科举“明经科”的核心考试内容,要求通晓儒家主要经典。

《新唐书·选举志》载:“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其中“五经”即大经。

宋代王溥《唐会要》卷七十五:“开元礼、三传、史科等为小经,《礼记》《左传》为大经”。


引用文献

  1.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大智度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5册)
  3. 《黄帝内经·灵枢》(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4. 《新唐书·选举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修订本)

字形溯源:繁体“大經”,首见于西周金文,“大”象人形示重要,“經”从糸(丝线)表纲领,合指根本准则。

权威释义:《汉语大词典》释“大经”为“常法,根本原则;佛教重要经典;中医主干经脉”(第2卷,第1323页)。

网络扩展解释

“大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中医/针灸学领域

  1. 指较大的经脉
    在《素问·调经论》中提到“无中其大经”,指人体内主要的经脉,强调其重要性。
  2. 指本经的经脉
    《灵枢·官针篇》提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即针刺本经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气血。
  3. 代指十二正经
    中医理论中,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被称为“大经”。

二、古代常规与法则


三、经书分类

  1. 唐宋科举与教育
    • 唐代: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
    • 宋代:扩展为《诗经》《礼记》《周礼》《春秋左传》。
  2. 道教经典
    宋徽宗时期将《黄帝内经》《道德经》列为大经,与《庄子》《列子》等小经对应。

四、佛教经典


“大经”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涉及中医经脉、古代社会法则、经书分类及宗教经典四大方向。如需进一步考证某领域含义,可参考《黄帝内经》《新唐书·选举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暴风疾雨保山婆便宜行事避贤驿簿书草异乘利翠围珠绕待絶踮踵调外丁老冬温夏凊对面襟二娥烦烦拱把乖职观者如垛锢闭谷杷韩马后来者居上护持江照歼戮介绝进当静侣金銮宝殿谨律聚变句追陵卫垄田蛮语名噪一时谬爱咆哮西风朴淳迁奠牵萝补屋弃本求末起祸气炎三十六宫僧塔涉疑式度收单瘦脊首实顺齿遂隐脱似外财无陂五技鼠先发制人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