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信。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别》詩:“諸将歸應盡,題書報旅人。”
“題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作為成語的廣義解釋
指在書籍、文章或作品中提出問題或引發思考。該含義源于古代書籍通過題字标明主旨的習慣,後延伸為對問題的探讨。例如:“學者在古籍研究中常需題書,以挖掘深層思想。”
古漢語中的具體用法
在唐代文學中,“題書”特指寫信。杜甫《與嚴二郎奉禮别》中“題書報旅人”即用此意,表達通過書信傳遞消息。這一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已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語境演變:廣義的“題書”側重學術性思考,而古義更貼近實際書寫行為。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題書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形容文人在書籍上題寫感言、詩句或評語的行為。這種行為多看到于古代文人士子、書法家。題書在現代也泛指在書籍、畫作、照片等物件上題寫文字以表達個人情感或注明身份。
題書的部首是“頁”(yè),表示與紙張、書籍相關的意思。拆解筆畫有五畫(艹)。
題書一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中,該書是東晉時期的文學作品。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自漢代以來,文人常常在書籍中題寫自己的名字、感言或者是對書籍的評價。所以,題書的行為由古人創造出來。繁體字的寫法為“題書”。
在古代,題書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字形中,一橫代表一畫。題書的“題”字由上至下依次寫作“一、口、原”三個部分,而“書”字由左至右順序寫作“止、蔔、采、自”四個字形組成。
1. 他在我送給他的書上題書了一段詩句。
2. 這幅畫上面題書了畫家的名字和作品名稱。
組詞:題名、題款、題字。
近義詞:簽名、題詞。
反義詞:署名、裝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