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的意思、大勢至的詳細解釋
大勢至的解釋
佛教菩薩名。梵語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譯,又譯“得大勢”。阿彌陀佛右脅侍,與阿彌陀佛及左脅侍觀音合稱“西方三聖”。《觀無量壽經》:“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亦省稱“ 大勢 ”。 隋炀帝 《皇太子敬靈龛文》:“頃來留瑞,久現彌陀。踵武觀音,連衡大勢。”參閱《翻譯名義集·菩薩别名》。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勢至的解釋 佛教語。 大勢至菩薩 的省稱,為“西方三聖” 彌陀 、 觀音 、 勢至 之一,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 唐 慧能 《壇經·疑問品》:“慈悲即是 觀音 ,喜捨名為 勢至 ,能淨是 釋迦 ,平直是 彌勒
網絡擴展解釋
“大勢至”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dà shì zhì()
- 來源:梵語Mahāsthāma-prāpta 的意譯,也譯作“得大勢”,是佛教菩薩名()。
宗教地位
大勢至菩薩為“西方三聖”之一,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與左脅侍觀音菩薩共同輔佐阿彌陀佛,象征智慧與慈悲的圓滿結合()。在淨土宗信仰中,三聖代表極樂世界的核心教化力量()。
象征意義
- 智慧光明: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智慧之光普照衆生,助其脫離苦難()。
- 修行特質:代表“專一精進”的修行法門,與觀音菩薩的慈悲互補()。
經典出處
- 隋炀帝曾提及“連衡大勢”,唐代《壇經》亦将其與觀音、彌勒等并列()。
文化影響
在漢傳佛教中,大勢至菩薩常與觀音并稱,民間信仰中多祈求其智慧加持,如學習、抉擇等場景()。
如需更深入解讀,可參考《觀無量壽經》或《壇經》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勢至(dà shì zhì)是一個由五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巨大的力量到來”或“強大的局勢逼近”。下面是關于大勢至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字的部首是“大”,它包含了三個筆畫;
- “勢”字的部首是“力”,它包含了八個筆畫;
- “至”字的部首是“至”,它包含了六個筆畫。
來源:
大勢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典籍,《維摩诘經》。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表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和情勢。
繁體:
在繁體字中,大勢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大勢至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的寫法相似。
例句:
1. 這個團隊已經戰勝了重重困難,大勢至,勝利在望。
2. 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勢至。
組詞:
大勢至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來形成新的意思,例如:
1. 大勢所趨:指大勢所趨的趨勢或發展方向。
2. 大勢已去:指勢頭已經過去,沒有再回頭的機會。
近義詞:
1. 局勢緊迫:意思是局勢非常緊急,需要立即行動。
2. 形勢逼近:表示形勢即将到來,需要注意和應對。
反義詞:
1. 局勢平穩:指情勢平和穩定,沒有大的變化。
2. 勢頭衰退:表示勢頭逐漸減弱或消失。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