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單的意思、滾單的詳細解釋
滾單的解釋
清 康熙 年間田賦催科用的一種單據。規定每五戶或十戶為一單位。将每戶田畝數、銀米數、應完份數和限期,開列其上,發給甲首,挨次催繳,令自封投櫃。《清會典事例·戶部·催科禁令》:“至於一州縣滾單之多,動以萬計,而上司難以稽察,無從發覺。其為民間之害,固不淺於重耗也。”《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有天到了 山西 境界, 山西 撫臺預先有滾單下來,給沿途州縣。”參見“ 滾催 ”。
詞語分解
- 滾的解釋 滾 ǔ 水流翻騰:大江滾滾東去。 形容急速地翻騰:風煙滾滾。 水煮開,沸騰:滾沸。滾開。 旋轉着移動:滾動。翻滾。後滾翻。滾筒。滾珠。滾雪球。 走開,離開(含斥責意):滾出去! 一種縫紉方法,沿着衣服
- 單的解釋 單 (單) ā 不複雜:單純。簡單。單調(刼 )。 獨一:單獨。單一。單詞。 隻,僅:做事單靠熱情不夠。 奇(?)數的:單日。單號。 薄,弱:單薄。 衣服被褥隻有一層的:單褲。單衣。 覆蓋用的布:被單
網絡擴展解釋
“滾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曆史賦稅制度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指清代催征田賦的官方單據,主要用于規範稅收流程。其特點包括:
- 實施時間:始設于順治八年(1651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完善,沿用至民國中期。
- 運作方式
- 以5-10戶為單位列單,記錄各戶田畝數、應納銀米數額及繳納期限;
- 由甲首(基層負責人)依次傳遞催繳,要求農戶直接向官府投櫃繳納,避免中間環節貪污。
- 監管作用:旨在遏制官吏私自加派賦稅,通過透明化征收流程減少腐敗。
二、現代商業中的争議性解釋
個别網絡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商家通過欺詐手段騙取訂單”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且與曆史含義沖突,建議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 提到的“夫妻同床”釋義屬于明顯錯誤,可排除。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