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報複的意思、打擊報複的詳細解釋
打擊報複的解釋
[retaliate;take revenge] 對給自己提過意見、講過自己的缺點錯誤的人進行刁難、迫害
詳細解釋
對揭露自己缺點、錯誤的人進行壓制陷害。《人民日報》1988.12.31:“去年五月二日,你報第五版刊登信訪調查《在告狀的日子裡》,披露了我們向上級反映我店截留利潤六十五萬元的問題後,遭受打擊報複的一些真相。”
詞語分解
- 打擊的解釋 ∶攻擊;使受挫折積極性受到了打擊狠狠打擊侵略者 ∶敲打;撞擊 ∶制裁鎮壓打擊投機倒把活動 ∶采取強硬措施反擊打擊歪風詳細解釋.擊;撞擊。《水浒傳》第九七回:“﹝ 瓊英 ﹞不但武藝精熟,更有一件神異的
- 報複的解釋 報積怨、憤恨的行為或實例圖謀報複詳細解釋.酬報;報答。《漢書·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外統都畿,内為謀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復。”.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相關法律和詞典解釋,“打擊報複”指對依法履職、提出意見或揭露問題的人,采取敵對态度進行刁難、迫害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打擊報複”由“打擊”和“報複”組成,指通過降職、侮辱、解雇、暴力等手段,對提出批評或抵制違法行為的人進行壓制陷害。其核心特征是針對合法行為實施惡意回擊。
二、法律中的界定
-
刑法中的罪名
- 打擊報複會計、統計人員罪:公司、企業等單位領導人對依法履職的會計、統計人員實施報複,情節惡劣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打擊報複證人罪:對證人進行威脅、侮辱、解雇等報複,情節嚴重的可判3-7年有期徒刑。
-
構成要件
- 主體:特定人員(如單位領導、司法人員等);
- 行為:包括暴力、降職、克扣工資、诽謗等;
- 情節:需達到“惡劣”或“嚴重”程度,如多次報複、造成精神傷害等。
三、常見表現形式
- 職場中:無故調崗、辭退、扣發福利;
- 人身侵害:威脅、暴力傷害或限制自由;
- 名譽損害:公開侮辱、捏造事實诽謗;
- 財産侵犯:損毀財物或非法占有財産。
四、法律後果
- 行政處罰:情節較輕的,可處拘留或罰款(如《治安管理處罰法》);
- 刑事處罰:構成犯罪則依《刑法》判刑,最高7年有期徒刑。
五、維權建議
若遭遇打擊報複,可向公安機關、監察機關舉報,或通過訴訟維權。法律明确禁止對舉報人、證人等實施報複行為,并規定了相應保護措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打擊報複是指通過采取行動或使用力量來反擊或報複某種不公正行為或傷害。這個詞的部首是手部和攵部,分别是由“手”和“攴”組成的。它的筆畫數是12畫,其中“手”部有3畫,“攴”部有9畫。
“打擊報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這種行為在古代社會中是非常常見的。在繁體字中,“打擊報複”可以寫作“打擊報復”。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打擊報複”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了類似的字形。例如在篆書中,“打擊報複”可能會寫作“打訖報復”。
下面是一些關于“打擊報複”的例句:
1. 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來打擊報複那些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
2. 打擊報複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應該尋求和平與合作。
3. 政府要加大力度打擊報複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與安甯。
有關“打擊報複”的組詞包括:
1. 報複心(指具有報複傾向的心理狀态)
2. 報複行為(指采取行動進行報複的行為)
3. 報複性(指具有報複性的特征或性質)
與“打擊報複”近義的詞語有:
1. 反擊(指對敵方發起的攻擊作出反應)
2. 複仇(指為了報複而尋求報複的行動)
與“打擊報複”反義的詞語有:
1. 寬容(指寬恕他人的過錯而不施加懲罰)
2. 和解(指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和解決分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