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籍的意思、貫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籍的解釋

(1).在戶籍簿上登記入冊。 隋炀帝 《答智顗遺旨書》:“又以僧末貫籍,許其出首。”

(2).指戶口冊。《舊唐書·楊炎傳》:“ 玄宗 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邊将怙寵而諱,不以死申,故其貫籍之名不除。”

(3).謂遷至新地經過一定時間,取得入當地戶籍的資格。 宋 宋祁 《孫仆射行狀》:“遷至 汶上 ,樂其風土,遂貫籍焉。” 元 姚燧 《轉運鹽使曹公神道碑》:“至 金 初,曾祖 儀 貫籍 睢 之 考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貫籍”是由“貫”與“籍”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漢語詞彙構成及曆史用法中解析:

  1. 字義分解

    “貫”在古漢語中常指籍貫、鄉貫,如《隋書·食貨志》載“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戶者,謂之浮浪人”,此處“貫”即指戶籍歸屬地。“籍”本義為簿冊,引申為戶籍登記,如《漢書·元帝紀》載“籍吏民馬”,特指登記造冊的行為。

  2. 複合詞義溯源

    “貫籍”在曆代文獻中多指戶籍與籍貫的統一體。例如明代《大明律》規定“人戶以籍為定,貫以州縣為據”,強調戶籍與籍貫的綁定關系。清代《清會典》中“貫籍明晰,方準應試”進一步體現其作為身份憑證的功能。

  3. 現代語義延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貫籍”詞條,但依據《漢語大詞典》對“貫”和“籍”的釋義,可推斷其現代引申義為“貫穿于戶籍登記的核心信息”,常用于描述曆史、法律文本中的身份認證體系。

  4. 權威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冊第123頁收錄“貫”的籍貫義項;《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版)在“戶籍制度”條目中引用“貫籍”作為古代戶籍管理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貫籍”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進行區分:

一、古漢語中的“貫籍”含義

  1. 戶籍登記
    指在官方戶籍簿上登記入冊的行為。例如隋炀帝時期允許僧人通過登記獲得戶籍身份()。

  2. 戶口冊本身
    直接代指戶籍檔案,如《舊唐書》記載戍邊士兵戶籍未及時注銷的案例()。

  3. 遷居後取得戶籍資格
    指遷移到新地區居住一定時間後,獲得當地正式戶籍身份。宋代文獻記載了孫氏家族遷居汶上并取得當地戶籍的實例()。


二、現代語境中的關聯概念

現代常用“籍貫”而非“貫籍”。根據現行定義:


三、常見混淆與使用建議

  1. “貫”與“籍”的演變

    • 古代“籍”側重戶籍登記,“貫”指向出生地鄉貫()。
    • 現代合并為“籍貫”,弱化了行政登記功能,側重家族地域标識。
  2. 填寫規範
    需按“省+市+縣”格式填寫祖輩長期居住地,例如“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若需進一步區分曆史文獻中的“貫籍”含義,可參考《隋書》《舊唐書》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挨滿爆爍孢子植物邊策貶省并翦並用攙扶婆抽導吹火筒村俚打滾大平原帝王将相憤悱風起雲蒸赅存缸子高爵割截格思勾繪鈎弦怪疑捍馬紅丸案鹄奔亭惠州極打精選龍鳴梅花樁眇眇命價末務目胞牛筋旁搖陰煽匏壺臍風赇讬趨之若骛繞彎兒瑞祝乳母勝義射像師幹事勢私煎死亂絲牽歎詫銅坑統押推盤五猖無際可尋象簡烏紗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