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州郡官員每年考察地方賢才,隨上計吏貢舉太常。《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今之計考,古之貢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 呂尚 、 周晉 不顯於前世也。”參見“ 計偕 ”。
“計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曆史上的官員選拔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計考”指古代州郡官員每年對地方人才的考察,通過“上計吏”(負責向中央彙報地方事務的官員)将優秀人才推薦至太常(中央官署,掌管禮儀、教育等)。這一過程既是地方官員的職責,也是中央選拔人才的渠道。
詞源與結構
曆史背景
該制度在《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中有明确記載:“今之計考,古之貢士也。” 說明其性質類似于先秦的“貢士”(地方向中央舉薦賢才的制度),但更注重定期化、程式化。
《計考》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進行計算和考核的意思。
《計考》這個詞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5畫。
《計考》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計”是指進行數學運算和計算的意思,“考”是指對某個對象或者過程進行評估和判斷的意思。
《計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計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然而,關于《計考》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目前暫時未查到相關資料。不過,可以确定的是這個詞在古代也存在并有其特定的寫法。
1. 公司經理要對員工的績效進行計考。
2. 這次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次計考。
《計考》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計算、計劃、考核等。
《計考》的近義詞包括:計算考核、評估、統計等。
《計考》的反義詞包括:估算、隨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