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管選拔官員的部門。 唐 包湑 《會昌解頤錄·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薦他人亦得。”《宋史·嶽雲傳》:“﹝ 嶽雲 ﹞功在第一, 飛 不言。逾年,銓曹辯之,始遷武翼郎。” 清 李漁 《蜃中樓·點差》:“漫勞烏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選拔官員之長官。《明史·顧鼎臣傳》:“兵部主事 馬承學 恃 鼎臣 有聯,自詭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學 而用 崑 。”
“铨曹”是古代官職相關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曆史用例
注意特殊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铨曹”與審判機構相關,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官員選拔,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會昌解頤錄》等原始史料。
《铨曹》是一個成語,意思指審查人才的機構或者評判人才的能力。在古代,官員選拔非常重要,因此有許多類似的機構來評估和選拔人才。
《铨曹》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钅”和“曹”。其中,部首“钅”表示與金屬相關,部首“曹”表示與官員相關。
《铨曹》一共有11個筆畫。
《铨曹》最早出現在《晉書·周處傳》:“故司宇宙充事,推廣有紀,由是有參、谳、驗、責、決、師、師,為六铨曹。”這段話指的是晉朝周處被任命為司空,負責推薦和選拔人才。
《铨曹》的繁體字是「銓曹」。
在古代,「铨曹」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基本上形态相似。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銓曹」;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銓差」。這些都是對同一個意思的表達。
1. 他經過了多次選拔,最終進入了*********的铨曹。
2. 律師是司法铨曹的重要人才。
1. 審铨:指審查、評估。
2. 訓铨:指培訓、訓練。
3. 鑒铨:指觀察、鑒定。
近義詞:選拔機構、評審*********。
反義詞:庸才、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