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鼓的意思、點鼓的詳細解釋
點鼓的解釋
謂輕聲擊鼓。 明 李翊 《俗呼小錄》:“郡邑起更打鼓謂之發擂,大事重擊鼓為攂鼓,唱曲輕擊鼓為點鼓。”《醉醒石》第十回:“裡邊坐下一箇 陳公子 ,挾了兩箇妓,帶了兩箇陪堂,點鼓鳴鑼,望這村莊來攏。”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ǎ 見“點”。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點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樂器知識進行解釋:
-
作為動詞的用法(輕聲擊鼓)
指古代擊鼓的一種方式,特點是節奏輕緩,區别于軍事或正式場合的重擊鼓。例如:
- 明代李翊《俗呼小錄》記載,官方夜間報更時稱為“發擂”,重大事件用重擊鼓(擂鼓),而戲曲伴奏則用輕擊鼓,即“點鼓”。
- 小說《醉醒石》第十回描述場景“點鼓鳴鑼”,體現其用于營造氛圍而非號令。
-
作為樂器的名稱
又稱“懷鼓”,是中國傳統打擊樂器,特點包括:
- 形制:扁圓形,木質鼓框,直徑約18厘米,雙面蒙牛皮,鼓釘密布。
- 曆史:16世紀初流行于江蘇南部,常用于戲曲伴奏(如昆曲)和民間音樂。
- 演奏方式:用紅木或竹制籤子(鼓槌)輕敲,音色清脆。
需注意,部分資料提到“點鼓”引申為“暗示或提示”(如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動詞和樂器解釋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鼓(diǎn gǔ)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一種鼓樂樂器,也稱為打擊樂器。它由一個圓形的鼓面和一個支撐鼓面的鼓殼組成,通過敲打鼓面發出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點(dian)的部首是點(⺆),它由兩筆構成;鼓(gǔ)的部首是鼓(⺫),它由鼠(⺍)和石(⺮)兩部分組成。
來源:點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鼓作為一種樂器,早在古代的時候就開始使用。人們通過打擊鼓面來産生節奏和節拍的聲音,用于伴奏、表演和娛樂等方面。
繁體:點鼓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點鼓」,與簡體中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點鼓」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似,「點」和「鼓」的形狀也較為接近。
例句:1. 他輕輕敲擊着點鼓,音樂的旋律傳遍整個房間。
2. 演奏家用技巧和節奏感演繹出了美妙的點鼓樂曲。
組詞:鼓手、打擊樂器、鼓面、樂隊
近義詞:敲擊樂器、打擊樂器、敲擊鼓
反義詞:拉弦樂器、吹管樂器、鍵盤樂器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