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报复的意思、打击报复的详细解释
打击报复的解释
[retaliate;take revenge] 对给自己提过意见、讲过自己的缺点错误的人进行刁难、迫害
详细解释
对揭露自己缺点、错误的人进行压制陷害。《人民日报》1988.12.31:“去年五月二日,你报第五版刊登信访调查《在告状的日子里》,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词语分解
- 打击的解释 ∶攻击;使受挫折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狠狠打击侵略者 ∶敲打;撞击 ∶制裁镇压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采取强硬措施反击打击歪风详细解释.击;撞击。《水浒传》第九七回:“﹝ 琼英 ﹞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异的
- 报复的解释 报积怨、愤恨的行为或实例图谋报复详细解释.酬报;报答。《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相关法律和词典解释,“打击报复”指对依法履职、提出意见或揭露问题的人,采取敌对态度进行刁难、迫害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打击报复”由“打击”和“报复”组成,指通过降职、侮辱、解雇、暴力等手段,对提出批评或抵制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陷害。其核心特征是针对合法行为实施恶意回击。
二、法律中的界定
-
刑法中的罪名
-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公司、企业等单位领导人对依法履职的会计、统计人员实施报复,情节恶劣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打击报复证人罪: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解雇等报复,情节严重的可判3-7年有期徒刑。
-
构成要件
- 主体:特定人员(如单位领导、司法人员等);
- 行为:包括暴力、降职、克扣工资、诽谤等;
- 情节:需达到“恶劣”或“严重”程度,如多次报复、造成精神伤害等。
三、常见表现形式
- 职场中:无故调岗、辞退、扣发福利;
- 人身侵害:威胁、暴力伤害或限制自由;
- 名誉损害: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
- 财产侵犯:损毁财物或非法占有财产。
四、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情节较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 刑事处罚:构成犯罪则依《刑法》判刑,最高7年有期徒刑。
五、维权建议
若遭遇打击报复,可向公安机关、监察机关举报,或通过诉讼维权。法律明确禁止对举报人、证人等实施报复行为,并规定了相应保护措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打击报复是指通过采取行动或使用力量来反击或报复某种不公正行为或伤害。这个词的部首是手部和攵部,分别是由“手”和“攴”组成的。它的笔画数是12画,其中“手”部有3画,“攴”部有9画。
“打击报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这种行为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在繁体字中,“打击报复”可以写作“打擊報復”。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打击报复”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了类似的字形。例如在篆书中,“打击报复”可能会写作“打訖報復”。
下面是一些关于“打击报复”的例句:
1.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打击报复那些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
2. 打击报复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寻求和平与合作。
3. 政府要加大力度打击报复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宁。
有关“打击报复”的组词包括:
1. 报复心(指具有报复倾向的心理状态)
2. 报复行为(指采取行动进行报复的行为)
3. 报复性(指具有报复性的特征或性质)
与“打击报复”近义的词语有:
1. 反击(指对敌方发起的攻击作出反应)
2. 复仇(指为了报复而寻求报复的行动)
与“打击报复”反义的词语有:
1. 宽容(指宽恕他人的过错而不施加惩罚)
2. 和解(指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和解决分歧)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