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踧踖不安的意思、踧踖不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踧踖不安的解釋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踧踖不安(cù jí bù ān)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緊張、敬畏或局促而心神不甯、舉止拘謹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引用及語義演變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溯源

    • 踧:古同“蹙”,指腳步急促、局促;《說文解字》釋為“行謹敬也”,強調恭敬而謹慎的步态。
    • 踖:意為小步快走,引申為因敬畏而不敢怠慢的動作。

      二字疊加後,“踧踖” 特指恭敬不安的姿态,“不安” 進一步強化心理層面的緊張感。

  2. 現代釋義

    指因面對尊長、高位者或重要場合時,内心惶恐拘束,言行謹慎而顯慌亂的狀态。近義詞包括“局促不安”“忐忑不安”,反義詞為“泰然自若”。


二、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恭敬而局促不安的樣子”,并引用《論語·鄉黨》經典用例:“君在,踧踖如也。”描述孔子在國君面前保持恭敬而謹慎的神态。來源:該釋義見《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形容恭敬而不安的樣子”,強調其用于正式場合下的心理狀态。來源:商務印書館,第232頁。

  3. 古代典籍用例

    • 《論語·鄉黨》:孔子“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君在,踧踖如也”,展現對禮制的敬畏。
    • 清代小說《孽海花》:“忽見潘公出來,神情踧踖不安”,刻畫人物面對權威時的惶恐。

三、語義演變與應用


四、近義辨析

成語 側重角度 典型場景
踧踖不安 敬畏導緻的拘謹 面對尊長、權威
手足無措 慌亂無行動策略 突發意外事件
如坐針氈 焦慮難耐 等待結果或身處困境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論語·鄉黨》,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網絡擴展解釋

“踧踖不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發音與基本釋義

2.出處與背景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使用場景

5.易混淆成語

小結

“踧踖不安”側重因恭敬、拘謹引發的不安,常見于文學描寫或正式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編珠絣扒慘凄蠶頭鼠尾草服呈訴陳冤達觀擔不是耽毵打旋子動心駭目爾夕二铢錢泛敗匪惟鳳韶頫視服役期感厲勾魂攝魄洸洋寒石號叫鴻卓後肢篁筱狐不二雄恚礙降逮講花蠽蟟雞蘇兩裆令式梅蕚民正慕效孽嬖暖蛋盤迂披袍迫隘千層糕強化箝結繕性申宮省事施檢世望書鎮桃李門牆剃頭桐孫透信湍流味口聞風破膽相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