洸洋的意思、洸洋的詳細解釋
洸洋的解釋
水無涯際貌。比喻言辭或文章恣肆放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司馬貞 索隱:“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養。”《明史·唐順之傳》:“﹝ 唐順之 ﹞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 清 周亮工 《跋黃心甫自叙年譜前》:“﹝ 黃心甫 ﹞以好為洸洋自恣之辭,不能俛首從時好,故垂老無所遇,獨以撰述自娛。”
詞語分解
- 洸的解釋 洸 ā 水波動蕩閃光。 威武的樣子:“江漢湯湯,武夫洸洸”。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洋的解釋 洋 á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 廣大,衆多,豐盛:洋溢。洋洋。 指外國的,外國來的:洋人。洋貨。洋為中用。 指現代化的(區别于“土”):土洋結合。 銀元:大洋。洋錢。 土中 筆畫數:; 部首:氵;
網絡擴展解釋
“洸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流或言辭、文章的風格,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水深廣的樣子:指水域廣闊無邊的形态。例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提到“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這裡的“洸洋”既有水流浩瀚的意象,又引申為思想或文風的奔放。
- 比喻言辭或文章恣肆放縱:形容語言或文章風格自由灑脫、不受拘束。如《明史·唐順之傳》評價唐順之的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即指其文章氣勢恢宏且曲折有緻。
出處與典故
- 《史記》中的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司馬遷以此形容莊子的思想自由奔放,不拘泥于世俗規範,因此“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司馬貞在《索隱》中注音為“汪羊”或“晃養”,可能與古音相關,現代漢語拼音為guāng yáng(ㄍㄨㄤ ㄧㄤˊ)。
用法示例
- 形容自然景觀:如“江水洸洋,浩渺無際”。
- 形容文學風格:如“洸洋恣肆的散文,展現了作者的狂放不羁”。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洸洋”多用于文學評論或學術讨論,強調語言或思想的自由與開闊,較少用于日常對話。需注意與“汪洋”的區分,後者更常見于描述水域遼闊或氣勢宏大,而“洸洋”更偏向恣肆放縱的意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洸洋的意思
洸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大海波濤洶湧的樣子。形容水勢奔湧,浩大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洸洋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1畫。
來源與繁體
洸洋是一個古代文言詞彙,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其原義為江水,後來引申為大海。在繁體字中,洸洋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洸洋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即水部加上光字旁,表示水波光亮的樣子。
例句
1. 江水洸洸,奔騰而下,呈現出壯麗的景色。
2. 大海波濤洸洋,讓人心生敬畏之意。
組詞
洸洋漫漫、洸洋自然
近義詞
波濤洶湧、波瀾壯闊、滔滔不絕
反義詞
平靜、甯靜、靜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