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冤的意思、陳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冤的解釋

申訴冤情。《後漢書·南蠻傳·闆楯蠻夷》:“雖陳寃州郡,而牧守不為通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冤(chén yuān)指陳述冤情或申訴冤枉之事,強調将遭受的不公或冤屈通過言辭表達出來。該詞由“陳”(陳述、訴說)與“冤”(冤枉、冤屈)組合而成,屬動賓結構,常見于書面語及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核心釋義

    陳述冤情,指向他人或官府申訴求告,以昭雪冤屈。

    “百姓赴京陳冤,乞求朝廷明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引申含義

    • 揭露不公:通過申訴使隱而未顯的冤屈公之于衆。
    • 尋求昭雪:強調行動目的,即通過陳述獲得公正裁決。

二、古籍用例佐證

  1. 《聊齋志異·冤獄》

    “朱生不堪刑訊,當堂陳冤,然吏卒置若罔聞。”

    (描述主人公申訴冤情卻未被受理的場景)

    (來源:漢典網《聊齋志異》原文庫)

  2. 《明史·刑法志》

    “民有陳冤者,許擊登聞鼓以達天聽。”

    (反映明代百姓可通過特定渠道申訴冤屈)

    (來源:國學大師網《二十四史》數據庫)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含義 使用場景
陳冤 主動申訴冤情 書面語、曆史語境
申冤 申述冤情以求昭雪 口語與書面通用
訴冤 傾訴冤屈(情感色彩強) 文學描述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陳冤:陳述冤情。《後漢書·循吏傳》有‘民懷其德,莫肯陳冤’之載。”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2. 《辭海》(第七版)

    “陳冤:申述冤屈。如:擊鼓陳冤。”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五、文化背景

“陳冤”與中國傳統司法文化緊密關聯。古代百姓常通過擊登聞鼓、投遞狀紙等方式陳冤,如漢代“詣阙上書”、唐代“匦使院”等制度,均為底層民衆提供申訴渠道(來源:中華書局《中國古代法制史話》)。


參考文獻原文鍊接(确保可訪問性):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http://www.cp.com.cn/book/7e980a7f-6.html
  2. 漢典網《聊齋志異》庫:https://www.zdic.net/hans/%E8%81%8A%E6%96%8B%E5%BF%97%E5%BC%82
  3. 國學大師《二十四史》:https://www.guoxuedashi.com/24shi/
  4.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s://hd.cnki.net/kxhd/
  5. 中華書局《中國古代法制史話》:http://www.zhbc.com.cn/book/9787101146122/

網絡擴展解釋

“陳冤”是一個漢語詞彙,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陳冤”指申訴冤情,即向他人或官方陳述自己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尋求平反或解決。該詞由“陳”(陳述、訴說)和“冤”(冤屈、不公)組合而成,強調通過陳述事實來揭露和糾正冤情。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南蠻傳·闆楯蠻夷》:“雖陳冤州郡,而牧守不為通理。”
    此句意為:盡管向地方官員申訴冤情,但州郡長官卻未公正處理。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法律文書、曆史研究等,表示對不公的控訴或申辯。


結構分析


例句與翻譯


補充說明

“陳冤”是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詞彙,既可用于描述古代申冤行為,也可借喻現代社會中的維權訴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髲鬄産房巉削成國賜牆及肩鏓衡大費周折戴大帽子倒打一耙擣碪登成燈台不自照遁俗犯鬥槎馮夷宮風綴分析語複職衮钺過渡國有制還履和良鶴隴鶴柱黃金世界家内疾疾季孟金堤靖獻金猴謹謹勁躁窘苦紀序決明子浚決阃幕卵生門蔭難捱祈谷秦聖寝庭瓊爢啟示森蕭刹竿傷暮釋冤驷馬莫追私署唐貢挑補瞳蒙魏草屋比汙尊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