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le official business work] 視事,今稱“辦公”
(1).視事;處理政務。《後漢書·桓焉傳》:“ 焉 復入授經禁中,因讌見,建言宜引三公、尚書入省事,帝從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諾之。自歎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
(2).懂事;明白事理。 唐 韓愈 《與崔群書》:“自省事已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紅樓夢》第五一回:“那 襲人 是個省事的。”《小說選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淚,數落女兒不聽話,不省事。”
(1).減少事務。引申為方便,不費事。《淮南子·泰族訓》:“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秦併六國平話》卷上:“不如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軍,令他回報 楚王 ,使他早早退兵,免得二國幹戈,多少省事。”《老殘遊記》第十三回:“況且他是 黃老爺 叫的人,幹我什麼事呢?我情願出錢,豈不省事呢?” 曹禺 《雷雨》第四幕:“要是太太願意做主,不叫我見老爺,多麻煩。那就大家都省事了。”
(2).辦事吏職名稱。《宋書·孔琳之傳》:“尚書令省事 倪宗 又牽威儀手力擊臣下人。”《南史·王彧傳》:“今既省録,令便居昔之録任,置省事及幹僮,并依録格。”《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康元年》:“ 秀 ( 孫秀 )許諾,言於 倫 ( 司馬倫 ), 倫 納焉,遂告通事令史 張林 及省事 張衡 等,使為内應。” 胡三省 注:“省事,亦吏職也。”
(3).指台省之事。《新唐書·百官志一》:“左右僕射,各一人,從二品,掌統理六官,為令之貳,令闕則總省事,劾禦史糾不當者。”
省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層次:
指通過簡化流程、合并步驟等方式降低事務的繁雜程度。
例證:
“采用電子化辦公系統後,審批流程大大省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描述操作簡便、無需耗費過多精力的狀态,隱含高效性。
例證:
“這種一鍵操作的設計非常省事。”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在方言中(如北方話),"省事"偶含貶義,暗指因敷衍而少擔責任(如“他幹活光圖省事”),需結合語境判斷。古漢語中亦有“省事”表“減免徭役”的用法,見于《漢書·元帝紀》,現代已罕用。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省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解釋如下:
減少事務,簡化手續
指通過優化流程或方法降低事務複雜度。例如:“使用電子簽名比傳統蓋章更省事。”
方便、不費事
形容事物操作簡便或解決問題輕松。例如:“網購既能比價又能送貨上門,非常省事。”
處理政務(古義)
古代指官員處理公務,如《後漢書》中“建言宜引三公入省事”。
懂事、明理(古義)
唐代韓愈曾用“自省事已來”表達對世事的理解。
吏職名稱(曆史專指)
宋代《新唐書》中提到的官職名稱,如“尚書令省事”。
提示:如需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世說新語》等文獻來源。
拔趙旗倍多杯酒交好迸斷徧聞擘指采掇長東黃河大橋魑魅魍魉川塞除飾存據存折代北倒挂雀稻菽大雨瞪瞪電子亞層鬥渠鈍頭筆二葷鋪乏絕芳林伉爽甘心稿壤貴寶何國黑運荒儉勁駿汲冢書巨力狂呓牢膳兩姨親寮掾籬雀蛋色六通路過牦虱梅君山媚谀墨工骈幹偏頗平民窟秋英絿政宂謬删省聲碟實堅說客四裴讨保聽鵲體審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