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衣的意思、毳衣的詳細解釋
毳衣的解釋
(1).古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決訟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繪繡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繡黼黻。《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毛 傳:“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決訟。” 鄭玄 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而決男女之訟……毳衣之屬,衣繢而裳繡,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詩·王風·大車》:“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毛 傳:“璊,赬也。”參閱 清 雷學淇 《介庵經說·禮說·章服通考》。
(2).毛皮所制衣。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紫貂,白狐,製以為裘,鬱若慶雲,皎如荊玉,此毳衣之美也。”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詩:“金殿更戎幄,青袪換毳衣。”《宣和遺事》後集:“有小兒三人,自梁棟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躍笑語,皆毳衣跣足。”
(3).僧服的一種。《法苑珠林》卷一○一:“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詞語分解
- 毳的解釋 毳 ì 〔毳毛〕醫學上指人體表面除頭發、 * 、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 鳥獸的細毛。 筆畫數:; 部首:毛;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毳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
毛皮制成的衣物
在張岱《湖心亭看雪》中,“擁毳衣爐火”的“毳衣”指用鳥獸細毛制成的皮衣,用于禦寒。這種衣物材質精細,常見于古代文人描寫冬日場景,如雪中賞景時穿着。
-
古代禮服
據考據,“毳衣”也是周代天子、大夫的禮服之一,用毛布制成,上衣玄色繡紋,下裳纁色,多用于祭祀、朝聘等正式場合。
-
車具或僧服
在《詩經·大車》中,“毳衣”被解釋為車篷用的氈子(獸毛織物);另有文獻提及可指僧人的一種服飾。
典型用例
- 《湖心亭看雪》:“擁毳衣爐火”描寫雪夜穿毛皮衣取暖的情景;
- 《詩經·大車》:“毳衣如菼”以初生蘆葦的青色比喻車篷氈子的顔色。
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若涉及古文閱讀,建議參考原句上下文及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毳衣》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段落1:《毳衣》的意思
- 毳衣(cuì yī)是指一種由細小的毛發制成的衣物,通常用于保暖。這種衣物質地柔軟且具有很好的保溫性能。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 毳衣的拆分部首是“毛”和“衣”,其中“毛”是指毛發,也是“毳”的本義;“衣”則表示衣物。
- 毳衣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毛”的部首為毛字頭,占用3畫,“衣”的部首為衤字旁,占用5畫。
段落3:來源和繁體
- 毳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唐風·毳衣》一篇中,描述了用細羽毛制成的衣物。在古代,毳衣主要用于皇家或貴族的着裝,被視為一種奢華的服飾。
- 在繁體字中,毳衣仍保持同樣的寫法,“毳”和“衣”的字形沒有發生變化。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毳衣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形式,但整體上字形與現代漢字保持一緻。
段落5:例句
- 他穿上了一件柔軟的毳衣,在寒冷的冬天裡感覺很溫暖。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毳帽、毳鞋、毳絨、毳襪等
- 近義詞:毛衣、毛絨衣、加厚衣物等
- 反義詞:薄衣、薄紗、涼衣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