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無壙 ”。1.不懈怠。《荀子·議兵》:“敬謀無壙,敬事無壙,敬吏無壙,敬衆無壙,敬敵無壙,夫是之謂五無壙。” 楊倞 注:“無壙,言不敢須臾不敬也。‘壙’與‘曠’同。”
(2).不空,不斷。《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匭牘相尋,鞮譯無曠。” 張銑 注:“ 周 官 鞮鞻氏 掌四夷之樂也;譯,傳四夷之語而宣之者也。言四夷獻樂譯言,歲時不曠也。”
“無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不懈怠
源自《荀子·議兵》中“敬謀無圹,敬事無圹”等表述,強調在謀劃、行事、待人等方面始終保持謹慎勤勉,不可有絲毫松懈。
不空、不斷
指時間或空間上的連續性,如《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鞮譯無曠”,描述四夷獻樂和翻譯事務持續不斷,無空閑間隔。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無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無”和“曠”組成。
“無”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意思是沒有、無、無限等。它由一橫筆畫組成。
“曠”是一個漢字,表示廣闊、遼闊的意思。它由丨、日、兒、一、力五個部首組成,共有八個筆畫。
“無曠”這個詞語來源于儒家典籍《中庸》,意為沒有限制、無所不包、無所不及的廣大寬闊。
在繁體字中,“曠”字的形狀稍有不同,右邊有一個覆蓋原字一部分的“廣”字形,表示廣大之義。
根據古代文字記載,舊時漢字的“無”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是由八個橫豎斜撇的筆畫組成,形狀稍微複雜。
1. 這片原野無曠無垠,一望無際。
2. 他的思維無曠無邊,常常能夠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無盡、無邊、無限、無量、無畏、無私等。
近義詞:廣大、寬廣、遼闊、浩瀚。
反義詞:有限、有界、狹小、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