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無壙 ”。1.不懈怠。《荀子·議兵》:“敬謀無壙,敬事無壙,敬吏無壙,敬衆無壙,敬敵無壙,夫是之謂五無壙。” 楊倞 注:“無壙,言不敢須臾不敬也。‘壙’與‘曠’同。”
(2).不空,不斷。《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匭牘相尋,鞮譯無曠。” 張銑 注:“ 周 官 鞮鞻氏 掌四夷之樂也;譯,傳四夷之語而宣之者也。言四夷獻樂譯言,歲時不曠也。”
無曠(wú kuàng)是現代漢語中一個較為少用的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沒有空缺、荒廢或懈怠”,強調事物或行為的持續性和完整性。以下從詞典釋義、典籍溯源及現代用法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字義分解
組合後,“無曠”即“無空缺荒廢之事”,強調持續、勤勉的狀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權威詞典定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
無曠:不荒廢;不懈怠。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該詞可追溯至先秦文獻,如《尚書·周官》:
“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此處指官員需恪盡職守,不可懈怠(“曠”通“廢弛”),體現對職責連續性的要求。
來源:《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語境中,“無曠”多用于強調: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
“無曠”作為文言遺留詞彙,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無缺漏、無懈怠”展開,既可用于具體事務的持續性描述,亦可抽象表達對時間、職責的嚴謹态度。盡管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強調責任與效率的語境中仍具生命力。
“無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不懈怠
源自《荀子·議兵》中“敬謀無圹,敬事無圹”等表述,強調在謀劃、行事、待人等方面始終保持謹慎勤勉,不可有絲毫松懈。
不空、不斷
指時間或空間上的連續性,如《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鞮譯無曠”,描述四夷獻樂和翻譯事務持續不斷,無空閑間隔。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熬日頭牓示成災陳隋調斥逐初寒大盜怠懈吊唁遁逃頓證愕然方鋼浮收該撥缟纰格術乖龍赫烈鴻立後首環抱渾窳交換價值交争計曹赍奉砍頭老夥伴陋污論道輪頭荦确賣免莽茫馬翁杷羅剔抉偏栖頻果錢裡清涼山情知道棄業變産屈行桑滄三九天神霄绛阙市點失路世準素晖歎奬陶朱公跳達陀羅違悖文齊福不齊無乃閑盤兒小坐